義烏國際商貿城
5月17日下午,在婺城區深入學習推廣“義烏發展經驗”行動部署會上,區委發出號召,學習義烏、對標義烏,切實扛起主城擔當,為建設更高能級現代化都市核心區奮力趕超圖強。
此前,按照區委學習“義烏發展經驗”的要求和部署,全區45個部門和18個鄉鎮(街道)主要負責人,走進義烏,跟隨總書記的腳步,觸摸“世界的義烏”一路走來逆風闖關的曲折歷程,再次品味“莫名其妙、無中生有、點石成金”這12個字的深刻內涵,也再次感受到小傳奇匯成大奇跡的奮進力量。
作為金華市的主城區,婺城學習“義烏發展經驗”要學什么、怎么學、怎么干?
01
時序更替,歲月銘記奮斗足跡。
學習義烏,我們要知己知彼,認清自己,找準差距,校準坐標。對標義烏,婺城在城市能級、經濟發展、改革開放成效等方面還需奮起直追。
一是義烏不斷提升金華在全省乃至全國發展大局中的位勢。2023年,義烏市GDP總量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穩居金華各縣(市、區)第一,占金華全市經濟總量34.20%。截至2023年,義烏已連續32年雄踞全國專業市場榜首,從一個區域性市場成長為全球性市場。相較義烏的高速發展,婺城區2023年實現GDP總量379億元,與達到金華全市經濟總量十分之一的目標有一定的差距,建設更高能級現代化都市核心區已箭在弦上。
二是義烏構建了“筋肉強實”的全新產業鏈。從二十世紀90年代開始,義烏持續實施“興商建市”發展戰略,打造了“買全球”“賣全球”的世界小商品城。但相對繁榮發展的商貿業,工業經濟長期以來是義烏的短板。從2016年開始,義烏積極布局光電光伏、新能源電池等產業,先后引進多個百億級重大項目,2021年該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首次躍居金華第一,2023年更是達到1664億元,相當于5年再造了兩個“義烏工業”。近年來,婺城區大力實施科創強區行動,現代工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但工業體量偏小,產業層次還需提升,創新升級動力不足,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任重道遠。
三是義烏始終保持擔當作為、爭創一流的改革態勢。近20年來,義烏作為中國改革的“模范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區域成功樣本,并沒有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而是大力弘揚“干就干最好,爭就爭第一”的精氣神,一旦鎖定目標、明確任務,馬上就辦、真抓實干,跑出了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近年來,婺城進一步樹牢“實誠實干實績”鮮明導向,打造了一支干事創業的干部隊伍,但“真干事、干實事”的成色還有所不足;“能干事、干成事”的本領還要更強;“勇敢立潮頭、永遠立潮頭”的闖勁還需更進一步加強,需要持續深化機關效能革命,堅決整治形式主義,推動大干競跑實干擔當成為婺城干部的標識標簽。
時代不會辜負勇敢向前的人。學榜樣,促趕超。當前,區委已部署深入學習推廣“義烏發展經驗”堅決扛起時代使命大實踐活動,把對標學習的成果轉化為趕超發展的思路舉措,以學促干推動各項工作全方位躍升。
02
華章日新,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如何學習義烏大格局?
婺城區委提出,學習義烏發展經驗,就是學站位格局。要全面對標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個方面”內容和“五個結合”要求,從理論高度、發展方位、實踐維度,深學細悟義烏發展經驗,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推動高質量趕超發展邁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大成效。
要強化感恩奮進共識,保持絕對忠誠的政治站位。近20年來,義烏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為統領,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為中國縣域經濟優等生。通過學習義烏發展經驗,我們要重溫和感恩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真正把感恩奮進作為信仰和動力,進一步領悟“根據實情、發揮優勢、揚長補短、再創輝煌”時代使命所蘊含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以提升市區首位度為總目標,牢牢把握“情”“實”“效”主基調,錨定大方向,校準主賽道,找準小切口,曬拼抓落實,全力干出“第一等的工作”,奮力推動婺城城市能級躍升,真正把都市區的龍頭舞起來。
要始終胸懷“國之大者”,瞄準更高目標扛起更大擔當。縱觀義烏的發展之路,從不局限于一城、一域、一地,而是破除“縣級市思維”,跳出“一畝三分地”,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發展新質生產力等方面積極探索創新,把總書記親自謀劃的重大決策部署、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轉化為地方發展的強大動能,不斷提升金華在全省乃至全國發展大局中的位勢。我們要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深層次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在加快建設國際陸港樞紐的新征程中,著力發揮“三支隊伍”在創造性貫徹落實、創新性轉化發展中的頭雁作用,著眼大勢大局以工作主動贏得發展主動,以隊伍建設新成效塑造發展新優勢。
要保持接續奮斗的戰略定力,增強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魄力。近20年來,義烏對認準的事、定了的事,只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本地發展實際、符合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就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始終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勝人一籌,用創新的思維和辦法應對解決前進路上的新情況、新問題,使并無資源優勢的義烏成為“世界的義烏”。我們要牢固樹立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憂患意識,保持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奮進姿態,對標產業轉型、招大引強、城市更新、交通樞紐建設、城鄉統籌和科創能級提升六個方面主題,高點定位爭一流、高效推進創一流。
03
且長凌風翮,乘春自有期。
學習義烏發展經驗怎樣找準“小切口”?
“學習義烏看我、主城崛起有我、實干爭先忘我!眳^委書記高峰一席話擲地有聲:義烏發展緊扣時代大局、因勢而變,得以勇立潮頭。學習義烏,要補短板,重實干,爭一流,創唯一,干就干到最好。
婺城開出了學習義烏發展經驗的“實干清單”,全區各部門各鄉鎮街道找準小切口,加強與義烏重大改革、先進經驗、創新成果的精準對標,建立對標的問題清單、目標清單、項目清單、舉措清單,爭項目、爭空間、爭政策,打造一批具有婺城辨識度的工作品牌。
婺城區發改局重點推進“日晾曬、周監測、月調度”機制,圍繞“要素保障跟著項目走”的要求,用地上,確保年內開工的“千項萬億”工程項目解決用地指標;資金上,積極爭取中央資金、專項債等資金,力爭額度超10億元,占全市比重達10% 。蔣堂鎮融合借鑒義烏義亭鎮森山健康小鎮項目創建理念,引進金婺資源集團投資合作,開發“蔣米粒”IP,投資5000萬元打造農文旅“三位一體”的“硒望田野”精品線。白龍橋鎮在對接義烏佛堂鎮城鄉統籌經驗時,列出加快馬海地單元城市更新等項目清單,加快推動與婺城經濟開發區的產城融合,全速推進由鎮向城發展步伐。
緊扣婺城實情,錨定“港”“廊”“鏈”主戰場,婺城對標對表,狠抓產業轉型、招大引強、城市更新、交通樞紐、城鄉統籌、科創能級提升等“六大切口”,奮力在全市乃至全省發展大局中爭得婺城應有的“地位”。
依“港”而興促開放。對標義烏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城市,婺城以乾西作業區為核心打造國際陸港樞紐西延橋頭堡,建成一個年吞吐量超600萬噸的多功能現代化港口;以金衢快速路為軸打通西向陸路開放通道,力爭明年全線開通;以大交通、強樞紐提城市能級,今年完成城市更新總投資130億元、出讓商住用地500畝;主動對接華東國際聯運新城,融入金義“第六港區”,開通婺城號“義新歐”班列,建成金華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和浙中公鐵聯運港物流產業集聚區,全面提升婺城“內聯外暢”水平。今年全年將完成投資超65億元,總量縮小與義烏差距,公路總里程保持全市領先。
以“廊”而進謀創新。對標義烏圍繞浙中科創走廊規劃布局,婺城以師大創新城為基全面融入G60科創走廊,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大力推進浙師大金華科創園、浙江光電子研究院、浙師大數理醫學院等三大標志性重點科創平臺建設,聯合浙師大申報國家大學科技園。迭代升級扶持政策。做好科技新政實施效果評估,適時迭代獎勵政策,鼓勵企業提升研發投入強度,加大高新技術投資力度。今年R&D占GDP比重力爭達到2.7%、投入強度力爭保持全市前列。
聚“鏈”而強優產業。對標義烏創新實施“鏈主型企業+關鍵龍頭企業+產業鏈配套企業”項目招引模式,婺城緊扣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輕量化加速轉軌,做強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和新型輕量化材料兩條產業鏈,近兩年已落地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8個,總投資270.8億元。今后,婺城將加快已落地項目投產,推進招大引強“1021”行動,力爭每年落地10個10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實現招大引強考核進入全市第一梯隊,與義烏并肩。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義烏憑著一根“雞毛”成功“飛上天”,靠著一個撥浪鼓搖出了新天地,給了我們奮力追趕的目標和丈量發展的標尺,讓我們緊扣“情、實、效”總要求,把學習“義烏發展經驗”轉化為會干、能干、肯干的自覺行動和實際成效,厚植主城優勢,干出時代精彩。
來源 婺軒評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