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區作為金華主城區,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自然景觀,文化和自然遺產豐富多樣,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婺華天寶”系列報道,將帶領讀者穿梭時空,探尋那些被歲月雕琢的古跡,聆聽被時光沉淀的非遺故事,感受那份屬于婺城獨有的文化氣息和自然之美。
本期,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金繕。
金繕,也叫漆繕,是一門用天然大漆和瓦灰等材料修補器物殘缺,再在修補表面敷以金粉或金箔的傳統手工藝。金翠,從事大漆髹飾(傳統工藝)工作二十五年,是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修復委員會會員,浙江省收藏協會會員,由她本人大漆修繕的南宋龍泉窯雙魚洗被金華市博物館永久收藏。
2021年,金翠的金繕成為婺城區第九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漆髹飾代表項目。同年,金華市第六屆工藝美術精品評審中,她的大漆金繕修復宋代蓮瓣碗獲銀獎,大漆髹飾銅丸粉筷子獲銅獎。而對于這些榮譽,用她本人的話概括就是:“別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喜歡。”
“看起來修的是器物,實則是感情”
金翠的瓷繕堂瓷器修復工作室位于古子城的鑒賞樓,走進工作室,目之所及都是各式各樣的古樸器具。有些按照大小、風格,在展桌上參差錯落地擺放著,有些則分開安置在一格格的展架中,有兩三只立于玄關,也有一把漆扇作為空間的隔斷,獨自展于堂前的木盒上。這些復雜的、大大小小的布置,都離不開金翠自己的想法。
“這把小茶壺是南宋的,上面金色的紋路就是我用金繕修補的。”無論是桌上,架上,墻上,盒上,金翠隨手拿來一件,就能介紹一件。有些是金繕,有些是素髹,倘若興致所至,從屋子這頭的器具聊到了屋子那頭的,她也總是興奮地快步走去,直到拿上實物放到你手里,才能開啟一段新的故事。
“看起來修的是器物,實則是感情。”與金翠一樣對器物注入感情的,還有絡繹不絕地前來修復殘缺的物主。金繕修復有很廣的適用范圍,大眾熟知的以瓷器和紫砂器居多,但也可以用于竹器、象牙、玉器等。為了保證品質,金翠用的金粉單克價格甚至比黃金還高。據她介紹,前來找她金繕的人大多是懷抱著對古玩殘缺的不忍之情,但也時有例外。
金翠的工作室從來不打廣告,全靠口耳相傳的好口碑,也正因為此,許多外地顧客會選擇郵寄的方式交付器物。而有一盒材質和樣式都十分普通的花瓶碎片,卻是由顧客親自帶來的。金翠抱著疑惑向顧客再次確認,得到答復:“是母親在世時所贈,價值不能用金錢衡量。”自此,金翠更加明白了自己工作的意義,也在自己的熱愛中增添了更多敬畏和嚴謹的態度。
“喜歡舊東西,喜歡它們身上的故事感”
金翠的工作室一樓地面和二樓的桌上,都滿滿當當地裝飾著許多不同朝代的瓷器碎片,這是金翠自己找設計師做的。坐下待客喝茶,大到茶壺,小到香盒,都是古物,這也是金翠自己挑的。
“喜歡舊東西,喜歡它們身上的故事感。”每一個來找金翠修物件的顧客,最后幾乎都成了金翠的朋友。每當他們來到工作室,總能坐下來和金翠聊上一下午,一盞茶,幾縷香,在舒緩的音樂里,從物件閑聊到與之相關的朝代、文化,抑或是發生在周圍的人和事,就是金翠的“慢生活”。
了解舊物背后的故事,也是金翠的工作內容。作為一種修復手段,金繕在檢查、記錄、清洗、拆分、加固、粘接、補缺的每一個環節,都要遵從文物保護與修復的道德準則,并以“保護”為重。這就需要金翠充分掌握和了解器物所承載的背景信息與文化價值,全面評估和判斷器物的材質、受損情況等。
在尊重“舊”故事的同時,金翠還十分重視現代科學技術和文物保護的觀念。面對一件需要修復的器物時,用什么方法和材料拆分、清洗,如何安全地進行拆分和清洗,用化學方式還是機械方式,選擇和實施分別會對器物有什么傷害和不良反應,所有這些,都會被金翠層層模擬、排除,直到得出最優解。
“殘缺和圓滿并不矛盾,兩者的美我都欣賞”
金翠在工作筆記中寫金繕:“此項工藝旨在以完美手段對待殘缺。用貴重的金修補,意在表達面對不完美時坦然接受,精心修繕,讓器物得以重生的姿態。”金翠熱愛金繕,很大程度上與經過修補后器物“重生的姿態”所給予的成就感有關,而不是對其圓滿狀態的絕對迷戀。
在金翠最常待客使用的瓷繕堂二樓木桌上,擺放著兩片因燒毀粘合在一起的瓷片,金翠自創的用它來點香。兩片瓷片相連,窄處卡香,斜插著,寬處正好積香灰。“我愛這些缺損的器具,缺損是故事的開端,我也可以憑借自己的想象賦予它們新的意義。”
當被問到作為修補者是否會因為欣賞缺損而自我矛盾時,金翠果斷地搖頭。“殘缺和圓滿并不矛盾,兩者的美我都欣賞。”金翠并沒有因為職業而偏愛于任何一種狀態,從而局限自己的審美閾值,相反,她將這樣的審美帶到金繕中,修舊如舊,經她修復的器物往往可以明顯看到修補的痕跡,轉化為另一種美的姿態。
人生如器。面對裂痕和傷害,不逃避,不掩蓋,精心修繕,坦然接受,則不完美處也能熠熠生輝。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