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婺城區各中小學期末考試落下帷幕,校園變得空蕩蕩的。但在東市街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葉燕萍的辦公室內,卻迎來了四位婺城區白龍橋小學五年級學生。她們趁著假期,來看望曾經的恩師。
“兩年前,葉校長是我們白龍橋小學的校長。有一次活動上,葉校長鼓勵我們說回答問題就可以到她辦公室領獎品,我當時一下子就有了勇氣,舉手回答了問題,還領到了獎品。”在白龍橋小學學生王貞月眼里,葉校長漂亮又溫柔,校長鼓勵的話如同一顆種子,深深扎在了她的心里。如今,原本靦腆的她越來越有勇氣表達自己,敢于在課堂上舉手發言。
直到如今,葉燕萍也一直有在辦公室放獎品的習慣,卡通減壓玩具、文具、圖書、手寫書簽……各式各樣的小玩意兒塞滿了她的柜子、抽屜。“對于小學生來說,校長可能是有些遙遠的存在。為了拉近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這些小禮物便派上了用場。只要表現得好,就有機會來我這領獎品。”葉燕萍笑著說。
這樣的獎勵機制,也延伸到了東市街小學的每一個班級。每間教室都安裝了一臺電子班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表現在班牌上發放“五芳豆”,家長可以從手機端實時接收孩子獎勵情況,學生可以在期末登錄班牌商城用“五芳豆”兌換物質獎勵,或是“當一次升旗手”“和校長一起吃飯”等精神獎勵。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越來越多的孩子變得積極上進、自信大方。
一走進東市街小學,就能看到入口處擺放著學生們的創意手工作品,以及滿墻貼著的學生為心目中的好老師畫的獎狀。“學校是因學生而存在的,我們要站在兒童的角度辦學校,讓孩子成為校園的主人,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才能讓教育更加接地氣。”葉燕萍說。
秉持著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每次校園活動的開展她都會讓同學們提出意見和建議,并倡導全員參與活動。今年6月初,她通過開展“講心里話,提金點子”活動,在全校收集了近1200份學生對校園發展提出的建議。
葉燕萍是一名有25年黨齡的“70后”黨員,也是浙派名師培養對象,她于1999年參加工作,先后在六所小學任職。25年來,她始終以“服務者”的意識服務教師和學生;以“學習者”精神鉆研教育教學工作;以“引領者”的擔當推動學校各項工作開展。
在她的帶領下,東市街小學推出“小義工”服務德育、“生活即教育”系列活動、婺劇特色教學等,有成效,有推廣。其中,學校“人生有戲”德育品牌獲得了金華市“五星德育品牌”榮譽。
在葉燕萍看來,要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必須修煉好內功。為此,她積極推動“集慧式備課,組團式教研”的教研模式,以年級組為單位,讓不同年齡、不同特點的老師都能找到發展空間,同時成立“清風學堂”,要求老師“周周有作業,周周有展示”,提升青年教師業務水平。
“我現在越來越熱愛我的這份工作。作為教育管理者,任何決策和行為都有可能改變學生的成長軌跡,因此我們更應該挖掘每個孩子的閃光點,用好的教育照亮孩子成長路。”葉燕萍表示,她將始終堅守自己的木鐸之心,扎根基層教育,為孩子成長指明方向。(記者 吳錚譽)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