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婺城的鄉村,你會被青山綠水環抱的洋房“醉眼”,也會被淳樸的鄉風民風“感動”,更會被多元化特色產業吸引……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近年來,婺城區立足鄉村發展實際,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做實生態文章,大力塑造鄉村之“形”、夯實鄉村之“實”,逐步實現和美鄉村的精彩蝶變。
1守護綠水青山生態宜居畫卷展現
近日,在雅畈鎮汪家村村口的口袋公園里,村民正拿著水管,給綠化帶澆水。生機盎然的綠化帶下面暗藏著“玄機”——一套高效的污水處理系統正在運行,讓“廢水”變“肥水”,為附近的口袋公園和苗圃提供了灌溉用水。
農村污水治理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農村污水怎么治,處理后的污水怎么辦?近日,2024年金華市農污治理推進會在婺城召開,為農村污水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據悉,婺城區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升改造,與未來鄉村、精品村、秀美村、美麗宜居村等項目相結合,按照“水清、點綠、景美、無味”的農村污水處理八字方針,打造了一批可圈可點、宜教宜游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截至目前,婺城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覆蓋率達99.56%,污水出水達標率94.55%。2020—2023年連續4年獲評“浙江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優秀縣市區”稱號。
走進沙畈鄉的白沙源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畫卷徐徐展開。
白沙源村坐落于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內,位于沙畈水庫的上游,沙畈水庫正是全市百萬人民的“大水缸”。為此,白沙源村把守護好這一方碧水擺在突出的地位。白沙源村組建黨員志愿隊和婦女先鋒隊,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及婦女代表的先鋒模范作用,強化日常自巡自查自改工作機制,積極引導村民參與環境整治工作中,以村莊人居環境提升促進村民的幸福指數提升,使村莊人居環境不斷優化。經過大家的努力,該村多次榮獲農村人居環境“十佳村”稱號。
“生態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我們要守好這片綠水藍天,維護好良好的生態環境,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白沙源村黨支部書記汪云根說道。
雅畈鎮壽溪村邊的武義江,自西向東轉了一個180度的“C”字形大彎,如月牙般長臥于青山之間,故又稱“月牙灣”。這一輪水系邊,常常有三倆釣友享垂釣之樂,游人在一旁的綠道散步,靜享慢時光。
近年來,壽溪村堅持“黨建+旅游”模式,先后完成了二期省山區經濟發展扶持項目、武義江沿岸治理工程、壽溪自然村和兒坑自然村精品村建設項目、武義江騎行綠道建設等發展項目,并先后榮獲省級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省級衛生村、省級健康村等榮譽稱號。
生態資源突出是婺城與生俱來的優勢。婺城以山為屏、以水為脈、以“千萬工程”為引領,成功創建浙江省新時代美麗鄉村示范縣,三獲全省深化“千萬工程”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工作優勝縣,連續四年被評為全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優勝縣,先后建成一批生態農文旅項目,全區A級景區村莊覆蓋率已超過64%,真正實現了從“生態美”到“共同富”的轉化。
2打造特色產業培育動能驅動發展
正值辣椒大量上市的季節,在白龍橋鎮董村,村落旁盡是一壟壟、一片片的辣椒種植大棚。飽滿的辣椒掛滿枝頭,田間地頭充滿著豐收的喜悅。
據悉,董村經過多年的摸索,全村種植辣椒面積全年達1000多畝。辣椒上市季節,每天從這里運出的辣椒就有7000多公斤,辣椒年產3000噸左右。“辣椒村”的美名也愈發響亮,村民們的生活也像這辣椒一樣越來越“紅火”。
同樣,在蔣堂鎮,豐收的喜悅在田間地頭回蕩。
在蓮塘村的西瓜大棚種植基地,一個個圓滾滾的西瓜陸續成熟。種植戶王秀英介紹,種出好瓜的關鍵除了要有良好的品種、豐富的經驗技術,還要有合適的種植環境。在她看來,蔣堂的富硒土地為西瓜的生長提供了適宜的條件,種出的瓜皮薄汁多、味道香濃可口。其實,蓮塘村也可以稱得上“水果村”,已有十多年的種植西瓜經驗,今年共流轉西瓜地160余畝,同時,還大面積種植葡萄等水果。村民們靠著勤奮,發揮優勢,創造出了甜蜜的“水果經濟”。
窺一斑而見全豹。蔣堂鎮作為省級農業強鎮,萬余畝的富硒土地孕育了特色鮮明的產業,富硒果蔬種植面積達7000畝,為“三農”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這個季節,瓜果飄香,鳥語花香。在長山鄉盧家村的村口,千姿百媚的夏荷悄然盛放。微風拂過,蓮海涌動,泛起陣陣清香,漫步其中,別有一番風味。
這些年,盧家村圍繞“荷塘經濟”,打造集觀賞、旅游、采摘、農耕體驗于一體的“一村一品”農旅融合特色田園綜合體,“荷塘經濟”已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為了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這些天,盧家村繼續修建景觀設施,為游客帶來更好的體驗。如今,盧家村已入選浙江省未來鄉村,并修建民宿、農家樂、飯店等旅游基礎設施,定制特色游玩內容,帶動鄉村經濟發展。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是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婺城推進特色產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形成了“一只豬”“一杯茶”“一粒米”“一枚蛋”“一頭牛”等“婺城拾珍”特色農業品牌,引導各村因地制宜走上了產業興村、特色強村、富民興鄉之路,婺城鄉村處處煥發蓬勃生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