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華的綠水青山間,有一處被茶花環繞的村落——下張家村。這里,茶花不僅是一種植物,更是村民致富的金鑰匙,是他們心中最驕傲的詩篇。下張家村,一個曾經的貧困村,如今已蝶變成為聞名遐邇的“茶花村”,每年舉辦的“茶花節”更是吸引了無數游客的目光。
走進下張家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一片片茶花苗圃,它們如同翠綠的海洋,點綴著色彩斑斕的茶花。村中的花園洋房,茶花主題文創園,以及被譽為“茶花基因庫”的國際茶花物種園,無不展示著這個村子與茶花的不解之緣。這里的茶花苗木業不僅帶動了全村經濟的騰飛,更成為了婺城區文旅產業布局的重要載體。
然而,誰能想到,20世紀70年代,下張家村還是一個負債累累的貧困村。改革開放和鄉村振興,讓這個村子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貧困村”到“億元村”,下張家村的故事,是一部充滿智慧和汗水的奮斗史。
如今,下張家村再次踏上新征程,借力技能鄉村建設,全面提升村民的電商運營能力。在茶花文化禮堂里,記者聽到了婺城區婦聯組織的抖音運營課堂的聲音,那是村民們學習新技能、擁抱互聯網時代的腳步聲。
“我們下張家村就是靠茶花富起來的,”村兩委呂艷青說,“現在,我們要邁開步子,學習電商營銷的新技能,走互聯網的新路子。”從1996年的土地流轉到引進茶花種植大戶,從稻農到花農的轉變,下張家村的每一步都凝聚著村民的智慧和汗水。
2003年,國際山茶物種園落戶下張家村,同年,國際茶花大會中國分會在這里舉辦,這不僅是對下張家村茶花產業的認可,更是對村民們不懈努力的肯定。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村民們開始分工合作,開發出盆景、綠化、年銷花等多樣化的茶花產品,形成了一個良性競爭的市場環境。
2017年,下張家村再次轉型,建成了全省第一個“農村文化禮堂+文化創意園”,為茶花文化事業與產業融合發展描繪了新藍圖。同年,下張家村開始探索“互聯網+茶花”的新模式,通過組織茶花直播大賽,激勵村民們提升職業技能,讓茶花產業更加繁榮。
下張家村的花農宗康華說:“我們會把不同品種的茶花發布到新媒體平臺上去,通過分析點贊、評論達到市場分析的效果。”這種數據驅動的營銷策略,讓下張家村的茶花產業更加精準地滿足市場需求。
下張家村的技能鄉村創建工作之所以成功,得益于基礎條件的成熟、組織體系的健全、行動舉措的有力和氛圍的營造。村民們積極參與職業技能培訓,形成了“黨員帶群眾,老戶帶新戶,大家一起富”的黨群幫扶模式。
如今,下張家村的茶花苗木及周邊衍生產業實現了蓬勃發展。與電商企業的合作,讓茶花苗木銷售如虎添翼;深加工技術的引進,讓茶花精油、純露、永生花、中藥等產品紛紛亮相。茶花文化經濟也呈現出多樣化的形態,茶花主題展館的建立,吸引了眾多小朋友開展研學活動;電影《黃牯頭》的拍攝,更是以茶花為背景,講述了下張家村的感人故事。
下張家村的茶花產業,不僅讓村民實現了穩就業、共同富裕,更成為了他們心中的“詩與遠方”。這里的每一朵茶花,都承載著村民們的夢想和希望,每一次電商直播,都是他們與世界對話的窗口。下張家村,一個因茶花而富、因電商而興的美麗鄉村,正以它獨特的魅力,迎接著更加美好的未來。
(記者張苑)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