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陽光,從天井射入,給墻上的瓷器鍍上金屬光澤。廳堂里,滿墻柜擺放的各式瓷器,有茶碗、茶壺、花瓶、香爐、擺件等,琳瑯滿目,尤其是乳濁釉瓷器,透露出藍藍熒光,別具美感。
新農人吳金萍的新工作室,位于瑯琊鎮白沙盧村倉里自然村。走進其中,只見古樸的木制樓房年代感十足,瓷器制作間、材料間、展示間功能分明,拉坯機、電窯爐等瓷器制作工具,一應俱全。
“做陶瓷時,認識了周邊村的3個寶媽。大家一起做陶、帶娃,原先的工作室太小,就琢磨著開了新的工作室。”吳金萍告訴記者,工作室3個月前剛搬進來,從選址到清理收拾、做水泥地都是大家一起動手完成。裝修本著復古的風格,盡量契合鐵店窯的韻味。
吳金萍是瑯琊鎮泉口村鐵店自然村人,3年前的暑假,她帶著孩子走進村里的鐵店窯體驗館學習制陶,沒想到就此與鐵店窯結下不解的情緣。隨著對鐵店窯歷史、文化、工藝了解得越深入,她對鐵店窯的喜愛越發多。四年間,她已數不清自己制作了多少件陶瓷作品。
瑯琊鎮泉口村位于白沙溪南畔,全國重點文保單位“鐵店古窯址”就在該村鐵店自然村及其周圍的山坡上。該窯址是婺州窯系代表性窯址之一,年代上起北宋、下至元代,至今林木茂盛,瓷土層堆積著碎瓷片。以千年薪火、“窯”望未來為方向,該村掀起鐵店窯復蘇熱,常年活躍著一支制陶隊伍。如今,這支隊伍在不斷擴大,吸引著越來越多本村及周邊村的村民加入。
一邊制陶,一邊帶娃,在吳金萍的新工作室里,4位寶媽切磋著技藝,共促成長。
成品架上,姿態各異的熊貓豬豬瓷器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它們有的神氣活現地站著,有的安靜乖巧地趴著,還有的調皮地撅著身子,憨態可掬的模樣讓人喜歡。“這是去年接的企業訂單,一共400個,其中一半已經交貨,另一半剛完成。”吳金萍介紹,訂制瓷器小巧精致,造型可按需所設,是企業選作伴手禮的佳品。這兩年,她接到了來自傳統美食、兩頭烏、農旅企業等拋來的橄欖枝,每次合作,都充滿著挑戰與驚喜。
“像制作兩頭烏陶瓷,最難的是在黑白交界處有灰色‘暈帶’,非常考驗上釉技巧。”吳金萍拿著一只陶瓷豬,向記者解釋道。
除了企業訂制,私人訂制也漸成風尚。在墻柜的陶瓷茶具里,風格各異的主人杯、品茗杯占據顯眼位置。“像這一款乳濁釉的主人杯,雅致的漸變色,能為茶席增色不少,深受顧客歡迎。”吳金萍說,鐵店窯陶瓷制品,有其獨特的魅力,她會在這條道路上深耕下去,為振興鐵店窯作出努力。
當然,她更希望,能通過制陶,帶動更多姐妹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上來。“發揮每個人的創意,把精彩創意轉變成陶瓷作品,讓大家生活更美好。”說起這個目標時,她的眼神堅定、信心滿滿。(記者馬曉芬)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