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曹靜怡)琴聲簫聲聲聲入耳,行舟秀水滟滟流波……這幾日,前往金華雙龍風景區旅游的市民游客都會看見,石橋上穿著漢服的少女翩翩起舞、“穿越而來”的“李清照”與“沈約”瑤臺對詩……奇山秀水間,一場場精彩的表演讓每一位游客留心駐足,“沉浸式”體驗這場無與倫比的文化盛宴。
金華山雄踞浙中大地,人文積淀深遠厚重,自然風光秀美奇絕。這個夏天,雙龍風景區不斷融入一些“新仙意”。現場,除了由浙江鴻藝歌舞團帶來的歌舞助興,軒朗瑰麗的洞口中,還有“明代旅游一哥、最佳旅游推薦官”徐霞客“穿越而來”,重演了當年攬勝雙龍洞的景象,又與“潘姥姥”、現代導游產生時空對撞,將雙龍洞的人文歷史底蘊與現代發展娓娓道來,讓正準備進洞的游客“新奇開胃”。
“趁著暑期旅游熱,我們帶來的各類演出,是推進文旅融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次積極嘗試。接下來還將會創作出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表演,讓大美金華不僅有美景可賞、更有故事可講、歌舞可賞。”浙江鴻藝歌舞團團長吳海軍說。
文與旅相伴,旅因文而興,金華雙龍風景區的興盛景象也是婺城“文”與“旅”雙向奔赴的成果。同樣作為暑期游玩勝地,近期,也有不少游客走進安地鎮巖頭村納涼,在探尋梅溪的迷人風光之際,或體驗古琴、扎染等非遺文化,或于王劍波手機攝影工作室內一賞鏡頭中無數的風物美景。夜幕降臨,人們路過萬佛塔,來到古子城獨具特色的歷史街區中,賞美景、嘗小吃、拍靚照,在品味獨具特色的婺州文化的同時,感受千年古城的煙火氣。而一邊街區舞臺上還有動聽的音樂與歌聲緩緩響起,吸引著路過的行人傾聽共鳴,當音樂與生活交融,便成了這個夏夜最美麗的瞬間。
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別具一格的文藝表演,不僅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和景區的文化內涵,也實現了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目的,全面提升旅游景區吸引力,滿足市民、游客精神文化需求。而熱度的背后,更充分彰顯了近年來婺城深耕人文沃土,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以文化“軟實力”提升發展“硬功夫”,不斷開創婺城文旅發展新局面。
據了解,過去一年,婺城區被評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婺州古城為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旅游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7.4%,接待過夜游人次超560萬,旅游收入突破50億元。同時文旅品牌創建方面亦是成果喜人,目前婺城有國家A級旅游景區6家、品質旅行社3家、省級百縣千碗美食體驗店7家、省級品牌酒店4家、省等級民宿3家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婺城,文旅融合的勁風不僅是為景區錦上添花,也不斷刮往鄉野,賦能鄉村振興。
前不久,沙畈鄉遼頭村的夏聊生態營地人頭攢動,背靠茂林修竹,面向群眾,由婺之源文化藝術團帶來的精彩節目輪番上演,在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也讓更多人注意到婺南山區這片山水美景;五一期間,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來到塔石鄉百善村送上多場別開生面的婺劇下鄉演出活動,吸引了千余名觀眾從四面八方趕來,使得山鄉的文藝舞臺再度活躍,也讓當地民宿迎來客流高峰;而在山巔之上的大嶺村,還有一場場鄉村音樂會在村民家門口熱鬧舉行,當美妙的歌聲在山間唱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文藝工作者走進這里,促進鄉村旅游經濟多元化發展,唱響了鄉村振興“好聲音”……文旅融合的風為鄉村帶去了別樣的經濟發展。
從人流如潮的旅游景區,到人人向往的鄉村美景……如今的婺城正執“文旅融合”之妙筆,讓一片片空間重塑新生,推動旅游迸發新動能,也吸引著廣大游客走進婺城、關注婺城、了解婺城,在這里深刻感受婺城的美景與活力,繪就“詩與遠方”新圖景。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