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瑣碎與匆忙中,我們總渴望那一抹遠方的詩意。走進古城,漫步街頭巷尾,品味煙火日常;走進古鎮,翻開古老畫卷,一磚一瓦皆是滄桑;走進古村,溪水潺潺記錄過往,雞鳴犬吠似是田園樂章。婺城,正等待著你去揭開美麗的面紗……
01趕赴一場人文清涼之旅
夏日的第一波熱浪席卷而來,喧囂中的人們開始尋找涼爽。金華山雙龍溪大峽谷無疑是一片清涼的世外桃源,靜候著每一位渴望避暑的旅人。
走進雙龍溪,仿佛穿越了時空,來到了一個幽深的山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這一片神奇的土地。雙龍溪,又名盤溪,是一條穿越金華山的美麗玉帶,更是一道令人驚嘆的自然奇觀。
峽谷之中,水勢跌宕,綠樹成蔭,形成了“車在天上行,水在腳下流,人在谷中游”的獨特景觀。沿途,泉、潭、瀑、澗、溪、湖等水體景觀層出不窮,讓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尤其是那碧波蕩漾的雙龍水庫,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動人的山水畫卷之中。
在雙龍溪的懷抱中,溪水潺潺,清澈見底,陽光灑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游客們可以赤腳走在溪邊的鵝卵石上,感受溪水帶來的清涼,或是坐在溪邊的巖石上,讓清涼的溪水輕輕拍打著腳背,帶走夏日的炎熱。
峽谷中的綠蔭,為游客們提供了一個天然的遮陽傘。參天的古樹在峽谷中形成了一片片濃密的樹蔭,陽光只能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讓人感到一種寧靜的涼爽。偶爾,一陣微風吹過,樹葉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讓人忘卻了夏日的炎熱。
站在雙龍水庫的岸邊,放眼望去,湖水清澈見底,湖面波光粼粼,與周圍的青山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湖水的清涼透過微風傳遞到每一個角落,讓人感受到一種由內而外的涼爽。游客們可以乘坐小船在湖上游覽,感受湖水帶來的清涼,或是在湖邊的沙灘上漫步,享受夏日的悠閑時光。
在峽谷的深處,一道道瀑布從高處傾瀉而下,水花四濺,發出轟鳴的聲響。瀑布周圍的空氣充滿了水汽,帶來了一種清新的涼爽感。游客們可以站在瀑布下,感受水珠打在臉上的清涼,或是在瀑布旁的觀景臺上,欣賞瀑布的壯觀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在金華山雙龍溪大峽谷的懷抱中,不僅有著令人心曠神怡的自然風光,更蘊含著深厚的人文底蘊。這里,每一處山水都訴說著歷史的故事,每一塊石頭都刻印著文化的印記。
走進這片古老的土地,仿佛能聽到唐末名僧貫休的吟詠,他曾云游于此,留下了“斜谷暗藏千載雪,薄嵐常翳一龕燈”的著名詩篇。宋朝名相王安石,也曾穿越雙龍溪峽谷,贊其為“橫貫東南一道泉”。而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南宋理學家呂祖謙、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明末清初戲劇家李漁等歷史名人,都曾在這里留下足跡,他們的詩文與足跡,為這片土地增添了無盡的文化韻味。
在峽谷中漫步,不經意間,你可能會與摩崖石刻不期而遇,這些石刻見證了歷史的變遷,承載著古人的智慧與情感。休憩亭、古道、石橋,每一處都似乎在訴說著過往的故事,讓人在欣賞自然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
金履祥筆下的金華山,風光旖旎,而雙龍溪峽谷更是這片風光中的精華所在。如今,經過精心打造,這里不僅保留了原生態的自然景觀,更增添了現代人所需的便利設施。徒步直達雙龍洞的新路線,將田園風光、紅色旅游、峽谷覽勝融為一體,讓游人在“跟著名人游雙龍,走進自然讀經典,立足當下品歷史”的過程中,體驗到一種穿越時空的旅行。
金華山的雙龍溪大峽谷,不僅是一處避暑勝地,更是一片充滿文化氣息的凈土。在這里,你可以放慢腳步,深呼吸,感受大自然的清新與寧靜,同時,也能在歷史的長河中,尋找那些被歲月雕刻的痕跡,體驗一種與眾不同的文化之旅。
02清涼今夏,且看雙龍
長久以來,雙龍洞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探秘。它與東方的原生文化緊密相連,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客,這個夏天,讓我們以筆為舟、以墨為水,穿梭在歷史的長河中,感受雙龍洞的神秘與美麗。
海拔約520米的雙龍洞,由內外兩大溶洞及一個耳洞組成,形成了一個天然的“空調房”,常年氣溫保持在15℃左右,舒適宜人。走進雙龍洞外洞,仿佛進入了一個宏偉的宮殿,洞口高8米、深30-40米,面積約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駐足,寬敞明亮,令人心曠神怡。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寫道:“雙龍外洞,軒曠宏爽,如廣廈高穹,閭闔四啟,非復曲房之觀。”這里的每一塊石頭,每一束光線,都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雙龍洞的外洞與內洞之間,僅隔著一道巨大的石屏,中間是一條長10米、寬3米的地下河水道,水面離地下河頂的灰巖僅0.3米,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景觀。葉圣陶在《記金華的兩個巖洞》中描述:“進內洞須仰臥小舟。”這條水道,不僅是通往內洞的必經之路,更是一段充滿神秘色彩的水上旅程。
進入內洞,眼前豁然開朗。形態各異的鐘乳石,縱橫交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雙龍蟠頂”的奇觀。兩條石龍蜿蜒盤旋在洞頂,栩栩如生,仿佛隨時都會騰空而起,翱翔于天際。歷代名家都對這一奇觀贊不絕口,宋代學者方鳳在《金華洞天記》中記載:“有形蜿蜒,頭角須尾,凡二,屈蟠隱見,爪尖皆白,石如玉,所謂雙龍也。”關于“雙龍”,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雙龍洞本是天上王母的“香露池”,由小黃龍與小青龍日夜把守。有一年夏天,金華一帶兩月無雨,為拯救百姓,小黃龍與小青龍偷偷鑿開香露池,引水灌田,卻因此觸怒了王母,被點化為石,困于洞中。即便如此,雙龍依然把頭伸出洞外,吐水入渠,潤養萬物生靈,成為了金華山的守護神。
歷代文人墨客將雙龍洞與冰壺洞、朝真洞并稱為“金華三洞”。明嘉靖《金華縣志》詳細描述了三洞的特色:“元祐六年秋八月,太守張壽偕僚屬樓雨于北山三洞,因名其在上者曰朝真,中曰冰壺,下曰雙龍。”三洞各有千秋,卻都以奇景著稱,雙龍洞的“小青龍守護寶劍”、冰壺洞的“鯉魚跳龍門”、朝真洞的“一線天”和“照鏡池”,每一處都充滿了神秘與傳說。
雙龍洞,不僅是一處避暑勝地,更是一片充滿文化氣息的凈土。在這里,你可以放慢腳步、深呼吸,感受大自然的清新與寧靜,同時,也能在歷史的長河中,尋找那些被歲月雕刻的痕跡,體驗一種與眾不同的文化之旅。讓我們以想象為筆,以山水為墨,繼續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描畫下滿目琳瑯。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