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盛琳虹)“請大家四個人一組,分別牽住繩子的一端控制中間的筆,畫出三角形。”“控制一下力氣,要相互配合哦。”7月30日,在婺城區安地鎮殘疾人之家,30余名殘疾人朋友在大學生志愿者的帶領下開展游戲,人群中不時傳來歡笑聲。
這是浙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暑期實踐隊連續第二年來到婺城區開展助殘志愿活動。“我們考察了浙江省除杭州區域外的各個縣市,認為婺城區服務殘疾人的基礎設施較好,社會整體的助殘氛圍也很濃厚。去年,我們在婺城區的助殘實踐成果獲得了中國殘聯、省殘聯的認可。”帶隊老師朱曦表示,今年再次來到婺城,他觀察到婺城各項助殘設施的優化提升,并與學生們一起帶來了新視角的助殘方案。“除了小游戲,我們還帶領殘疾人朋友學習了夏季養生知識、八段錦以及其他藝術療愈的辦法,幫助他們鍛煉各種協調能力。”
活動結束后,大學生志愿者為在場殘疾人朋友頒發了獎狀。安地鎮殘疾人之家負責人俞建其告訴記者,安地鎮殘疾人之家服務的33名殘疾人中,大部分是大齡心智障礙者,另外也有患重度抑郁癥等精神障礙的患者。“他們都是很純真的人,對待他們,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希望通過各種康復訓練,在提高他們自理能力的同時,幫助他們融入社會。”俞建其說。
安地鎮殘疾人之家成立于2019年,規劃了輔助性就業區、生活照料區、康復訓練區、文化活動區、技能培訓區等多個區域,勞動室、醫務室、康復室、心理咨詢室等一應俱全。在現場,記者還注意到幾個細節:墻上的日程安排和地上的指路標志,都采用了豐富的顏色和可愛的圖標,讓人見之心喜;每日使用的樓梯,左右皆安裝了扶手,同時用鋼結構封閉了樓梯井,保障了殘障人士上下樓的安全……這些細節,彰顯了對殘疾人朋友從身到心的呵護。
在殘疾人之家的勞動室,記者見到了幾位正在進行來料加工的殘疾人朋友,他們的動作雖然稍顯笨拙,但神情卻格外專注。“在愛心企業的幫助下,我們承接了不同難度的來料加工,根據服務對象的障礙程度合理分配,讓他們在康復鍛煉的同時,獲得一點收入,增加他們的積極性和成就感。”俞建其介紹,這是為就業年齡段的殘障人員提供的“以工代療”輔助性就業服務。除了來料加工,他們還通過參與“城·暖洗車店——助殘共富驛站”運營、組建飛鏢志愿服務隊、組織社區服務等形式,鼓勵殘障人士“走出去”,讓殘疾人不再孤單。
方紹形是其中的受益者,加入安地鎮殘疾人之家后,基于他的特長,工作人員幫助他成為一名社工,平時會上門幫助孤寡老人安裝水電、維修電器。他說:“通過社區服務,我感覺到了自己被需要,可以回報社會,體現了我的個人價值,我覺得很滿足。”
作為服務殘障人員最后一公里的“溫暖之家”,安地鎮殘疾人之家始終致力于提高殘疾人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他們的獲得感和安全感。在婺城,如安地鎮殘疾人之家一般的助殘基地遍地開花,助殘成果亮點紛呈。如:政務窗口手語培訓、無障礙設施改造等舉措,竭力為殘疾人打造有溫度、有情懷、無障礙的生活環境;“金融助殘”“助殘愛心超市”“愛心洗車店”“工療車間”“非遺工坊”“零工驛站”等站點,鋪設了殘疾人就業共富快車道。近年來,婺城社會各界凝聚力量,進一步推動了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文明成果。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