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曹靜怡)近日,2023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考核結果公布,其中,婺城區榮獲“大禹鼎”銀鼎,這也是婺城區第六次捧回“大禹鼎”這一全省“五水共治”最高榮譽。
婺城是金華的主城區、核心區,金義黃金主軸的重要節點。全區擁有4億立方米好水,水質位列全國前三甲,是金華百萬市民的“大水缸”,也是省級生態文明示范區。
近年來,婺城區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著一泓好水,在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區的新征程中,做優“水文章”,謀劃“水經濟”,打好“生態牌”。2020年,“白沙溪三十六堰”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是婺城建設“重要窗口”一項具有國際辨識度的標志性工程,成為婺城一張閃亮的世界級“金名片”。依托得天獨厚的水資源,諸多大型體育賽事也紛紛落戶婺城,推動“賽事+社交+電商+制造”跨界融合,讓當地旅游受到了更多的青睞。
全面深化水質提升行動
一直以來,婺城積極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組建專項小組,編制整治方案,全力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確保“一泓清水”永續流淌。目前,全區45條河流整體水質穩中向好,2024年上半年婺城區市控以上斷面Ⅲ類以上水質均值達標率100%;64個鄉鎮支流交接斷面Ⅰ-Ⅲ類水質斷面63個占98.44%。
全力打造全域幸福河湖
加強系統治理、綜合施策、資源共享,逐步健全“一河兩長”“一河兩員”“一口雙哨”責任體系,配套河長管理、巡河、考核、督導的一體化智慧治水平臺,全域建設安全、生態、宜居、富民的全域幸福河湖。今年上半年,婺城已完成農村水系綜合治理3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平方公里,濱水綠道7公里,新增親水節點4個,全面融合全域旅游、美麗城鎮、和美鄉村等建設,迭代升級美麗河湖,打造獨具魅力的水文化旅游體驗,助力沿岸群眾創富增收,上半年共接待游客達840萬人次,同比增長13.16%。
推進污水管網提升改造
做好“水文章”,婺城也從一些“細微”之處下功夫。地下管網工程一直是城市建設難題,2016年始,婺城區嘗試應用“網格+連片推動污水管網提升改造+立體打造‘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全覆蓋推行城市‘五改’風貌提升”的網格“3+”建設法,推動管網治理和“五水共治”新革命。去年8月,婺城還成功舉辦了全省“五水共治”工作暨城鎮污水管網提升改造現場推進會,現場經驗做法獲得參會嘉賓的點贊,以及省市領導的高度認可。
一個個管網提升改造項目接踵推進,截至去年12月底,3個街道、100個生活小區“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已全部完成,洞溪工業園也已完成工程驗收并順利通過市級重大審計問題銷號程序,在暢通城市“微循環”,優化人居環境的同時,婺城百姓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綠色發展底色更加鮮明。
持續深化“找尋查挖”專項行動
婺城堅決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堅持問題導向,精準實施各項舉措,引導各鄉鎮(街道)全方位多層次開展自查和互查工作,并結合實際,制定“找尋查挖”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并下發各鄉鎮、部門。與此同時,積極做好省、市治水辦交辦督辦、新聞媒體曝光問題及來信來訪問題的督查督辦,同時開展有關治水工作問題的暗訪、督查,并及時做好督辦問題的跟蹤落實和反饋等工作,確保問題不反彈,整改不流形式、不敷衍了事。
廣泛宣傳營造全民治水氛圍
婺城以電視、報紙、網絡新媒體等各類平臺及時報道治水工作動態,實現宣傳全媒全域覆蓋,并結合有關工作,積極策劃活動,發動鄉鎮各類團體、各類人員和村兩委干部入戶宣傳,極大提高了群眾的治水知曉率、參與率和滿意率,讓居民們在享受良好生態環境的同時,也積極加入治水護水的行列中來。
自2013年浙江省拉開“五水共治”的帷幕以來,婺城區全面推進治水工作,圍繞黑臭水體整治、剿滅劣V類水、“污水零直排”、水生態修復、“美麗河湖”創建等迎難而上、不斷攻堅克難。十余年來,一條條河流不斷煥新顏值,一幅幅“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生態宜居美麗畫卷已逐步展現在眼前。
接下來,婺城治水將秉持初心,以更為昂揚奮發的姿態進入全新階段,讓清澈動聽的水流聲奏響發展強音,讓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老百姓真摯的笑容成為婺城治水最亮眼的答卷。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