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明白了嗎?”“明白,出發!”近日,記者來到婺城區瑯琊鎮白沙溪畔,跟隨藍盾救援隊隊長徐宏亮,在白沙溪重點水域進行防溺水巡查,體驗救援隊員的工作日常。
下午兩點,記者換好救援隊服裝后,被安排在了重點水域沿河巡查。記者拿起喇叭跟隨徐隊長的腳步一同勸導水邊游客,提醒他們注意人身安全。雖然當天天氣預報的氣溫顯示是36℃,但在河邊巡查時,記者明顯感受到,體感溫度遠遠超過預報氣溫,站在岸邊不到5分鐘,就能感受到鞋底傳來的熱氣。不多時,汗水“嘩嘩”地直流,衣服直接貼在皮膚上,濕漉漉的感覺讓人不適。
“從中午11點至晚上8點半,我們按照每10分鐘一趟的頻率,在白沙溪第二堰至第三堰之間進行巡邏。”徐宏亮告訴記者,暑期是救援隊最忙碌的時候,他們需要開展安全巡邏、應急救援、急救培訓等工作,“連軸轉”早已成為常態。
徐宏亮是瑯琊鎮瑯琊徐村村民,從小在白沙溪畔長大的他,深知溫順溪流背后潛藏著的巨大危險。特別是夏天,防溺水任務更加艱巨。多年前,他加入了紅十字村級救援隊,成了一名志愿者,學習并掌握了各種應急救援技能和急救知識。2023年,徐宏亮和另外4名志同道合的愛心人士發起并成立了藍盾救援隊。截至目前,救援隊已有45余名隊員,其中有15名來自瑯琊鎮周邊區域。
徐宏亮告訴記者,在瑯琊鎮政府指導下,藍盾救援隊在白沙溪瑯峰山景區入口設立了一個服務站,并在站內提供便民服務。周一至周五安排6名隊員在第二堰到第三堰水域做防溺水勸導工作,遇到周末、節假日等游客量比較大的情況時,會額外增加4名隊員協同工作。重點水域共三處每處各一名隊員,一名隊員駕駛舟艇在水中待命,另外兩名隊員沿河巡查。
“如果遇見有人落水,施救的人要借用工具去施救,不能貿然入水施救。”在岸邊,徐宏亮為記者細心講解溺水救援步驟,“這是救生桿,當發現落水人員離岸邊不遠的地方可以使用救生桿,距離較遠的話。這時候就需要用到急救拋繩包。”此外,隊員所配備的對講機和派出所值班室對講機聯動,遇突發情況呼叫,舟艇會第一時間到達事發位置。
高溫的炙烤讓徐宏亮的藍色工作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他在巡查的范圍內來回走,渴的時候拿起一瓶水就喝,眼睛也不離開水面。每周末來瑯琊鎮白沙溪邊游玩的游客增多。藍盾救援隊隊員們有了新任務——對游客進行防溺水宣講勸導。“防溺水安全重于泰山。我們多宣講一次,就能少一分危險隱患。”徐宏亮說,雖然工作很辛苦,但能保障游客的安全,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價值。
記者手記:
一路跟隨隊長徐宏亮開展救援工作,記者不僅感受到了救援人員工作的艱辛、責任的重大,也學習了許多救援知識,增強了防溺水安全意識。一路上聽著他們一遍遍喊著“水深危險,請帶好裝備再下水”時,更加明白這一字一句都是對群眾生命安全的負責。救援工作很累很辛苦,但是能夠讓大家的生命安全多一份保障,這份堅守也愈發值得。(見習記者 徐華貞)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