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共富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婺城區安地鎮舉行,共有10個項目順利簽約,均為村級共富項目和農文旅融合項目,總投資約6.7億元。這些項目的簽約展示了新時代鄉村發展在特色農文旅產業方面的新探索和新思路。
近年來,婺城區始終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放在突出位置,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之路,深入實施“千萬工程”,把農文旅融合發展作為發展現代農業、釋放農村活力、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推動鄉村建設在塑形與鑄魂上同步發力。
如今,一個個充滿鄉愁的美麗鄉村如詩如畫,展現了生態、經濟、生活三者之間的和諧共生。例如:瑯琊鎮泉口村立足窯文化、酒文化產業優勢,積極打造“水鄉窯韻研學村”,發展集山水觀光、田園休閑、養生度假、文化體驗于一體的村居休閑旅游產業;雅畈鎮漢灶村通過市、區、鎮、村四級文聯聯動,發展出具有鄉愁、意趣和空間的“小院文化”,吸引眾多文藝家來村租住創作;安地鎮巖頭村憑借得天獨厚的山水環境,通過藝術鄉建,引進了16家文創企業,推出了“婺州扎染”“音樂雅集”“婺曲小戲”等文旅活動品牌……
婺城農文旅融合發展呈現良好態勢。然而,在融合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亟須破解的難點。比如:現有生態文化優勢資源未得到充分挖掘和開發;一些旅游產業項目“散”“亂”“小”的情況還未得到本質改善;農村地區的人才儲備不充足,導致農文旅融合項目在策劃、運營和管理等方面面臨困境等問題。
循道而行,方能致遠。每個村都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蘊,這是農文旅融合項目最寶貴的資源。隨著大眾旅游觀念的多元化,過去旅游市場單一化、同質化的情況正在改變,多樣化、獨特性是發展村級農文旅融合項目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為此,對政府、企業、村民等各方力量而言,在婺城發展農文旅融合項目,首先需搶抓機遇、形成合力,以生態共富產業帶建設為契機,高點定位、高標謀劃,完善機制體制。同時,加緊細化項目方案,落實項目要素,以時不我待、爭分奪秒的精神推動項目實質化運作。
當然,在解決政策、資金、人才等問題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要對當地資源、市場需求等進行全面調研,明確村莊的優勢和潛力,因村制宜,聚焦一村一景、一村一特色,不斷增強“造血功能”,最終達成農業增值、文化弘揚與旅游繁榮的共贏格局,走出強村富民新路徑。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