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戴翔)日前,婺城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收集整理紅外相機數據時,發現一種此前未曾記錄過的鳥類,經專家鑒定,正是有“森林隱士”之稱的虎斑地鶇。
“虎斑地鶇為雀形目鶇科地鶇屬鳥類,俗名虎鶇、頓鶇、虎斑山鶇!北Wo區工作人員莊前進告訴記者,虎斑地鶇是鶇類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可達30厘米,翅長超過15厘米,主要以昆蟲和無脊椎動物為食,是名副其實的“益鳥”。
虎斑地鶇從頭部到尾上覆羽的羽毛基色為鮮亮的橄欖褐色,每片羽毛的羽干紋為棕白色,有絨黑色的端斑和金棕色的次端斑,這些羽毛的顏色在身體上排列組合起來,就像布滿了虎斑,虎斑地鶇也因此而得名。
“虎斑紋還起到了偽裝的作用。”莊前進說,在森林、草地上活動的時候,由于虎斑地鶇身體上斑駁的色彩反射陽光,很容易形成保護色,再加上它可以長時間耐著性子保持一動不動,不容易被捕食者發現,所以便有了“森林隱士”的外號。
虎斑地鶇通常為夏候鳥,在北方繁殖,到南方越冬。但是,如果在南方遇到適宜其生存的環境,也會變成留鳥。此次發現虎斑地鶇的地點在金華市白沙溪流域管理中心附近,該地溪谷山林密布,非常適宜其繁衍棲息。
據悉,虎斑地鶇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和國家林草局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