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王靜姝)“戴了助聽器以后,可以更加順暢地和其他人溝通交流,感覺自己的生活更幸福了。”近日,家住城西街道的鄭奶奶添了一件實用的養老“新裝備”,還通過街道工作人員的幫助申請了補貼,覺得自己的精氣神比往日更足了,臉上露出了笑容。
據了解,鄭奶奶因為上了年紀,聽力退化,因此需要借助助聽器改善生活質量。在婺城,像鄭奶奶這樣有適老化改造需求的老人不在少數。據了解,2024年10月16日,浙江省民政廳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浙江省消費品以舊換新居家適老化改造實施細則〉的補充通知》,全面優化改造政策。
查閱了新政策,記者發現,政策新增了防干燒與定時灶具、爐灶自動熄火保護裝置、跌倒監測雷達等8類項目豐富產品目錄。同時細則優化補貼申報流程,老年人家庭可依自身情況靈活選購產品,并通過申購優惠碼上傳材料即可完成申報。
“居民們可根據自身經濟條件、產品質量,自主選擇性價比高的產品。”城西街道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馬銀沐告訴記者,城西街道60歲以上老人有4000人左右,占比約40%。政策出臺后,街道及社區網格員積極開展政策宣傳,和轄區有改造意愿的老人及老人家屬進行溝通,關注地面防滑、輔助設施、照明改善等老年人實際需求方面,及時調整方案和裝修計劃,有不少老人選擇了安裝適老智能馬桶、衛生間地面防滑等改造措施;街道根據河盤橋社區西郊安置房分配情況,專門邀請民政局工作人員,在西郊辦公樓開展一場適老化改造政策解讀會,現場對政策進行解讀,并解答居民提出的疑問。目前已有12戶老年人家庭申請了廚房衛生間整體裝修,14戶申請了產品采購類的補貼。11月19日,城西街道基本完成住戶的適老化驗收工作。“改造之后更有安全感了,自己在家上廁所、洗澡,子女也能放心一些。”居民張爺爺說。
除了做好適老化工作之外,近年來,城西街道聚焦為老服務,做好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年食堂建設等工作,不斷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去年5月,城西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正式投入運營,中心為轄區內老年人提供助浴、康復護理、心理疏導、日托、中短期全托、康復輔助器具租賃服務、智慧養老、家庭支持等服務,還為轄區內有需要的老人提供養老助餐服務。去年八月,在中山路社區,由“社區+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協同共治機制設立開辦,引進第三方機構進行運營的老年食堂營業,二七花園、雙龍等社區也相繼推出助老送餐服務,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吃到可口的飯菜。接下來,城西街道將以滿足居民需求為導向,在實踐中探索為老服務新模式,為轄區老年人打造溫馨港灣。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