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姚婷文)近日,省美麗浙江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發文公布省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遴選結果,婺城區白沙溪經市級推薦、省市專家評審、省生態環境廳綜合評定,成功入選全省十大優秀案例。
白沙溪三十六堰,既是自然造化,更是人力之功。《讀史方輿紀要》卷九三載:白沙溪“源出遂昌縣山中,北流經縣境,又東北至金華縣界,入于南溪”。白沙溪發源于浙江遂昌、武義交界的獅子巖,流入金華境內后,匯集銀坑溪、半溪等幾十條大小支流,途經沙畈、瑯琊、白龍橋,匯入婺江。
歷經1900多年,36座堰中仍有21座古堰發揮著引水灌溉作用,灌溉農田達27.8萬畝。20世紀90年代,白沙溪流域建成了沙畈、金蘭兩座水庫,成為金華百萬市民賴以生存的飲用水源,取自金蘭水庫深層的“活泉49公里”飲用天然水,步履穩健地走向全國。
近年來,婺城區以“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為總抓手,通過制定并實施《白沙溪“一河一策”實施方案》,源頭保護與多元施策雙管齊下,開展了系統治理、多元修復、數智賦能等一系列工作。
據了解,婺城從“源、網、廠、口”全域規劃、整體推進,積極開展清源凈流行動,有效完成從源頭到末端的系統性治理、綜合治理。同時,實施綠脈守護計劃,充分利用智慧巡河系統、小水電云管理平臺等現代科技數智賦能,實現全域動態監管和綜合調度。此外,積極打造水韻富民工程,依托優質水資源和生態環境,種植推廣白沙溪冷水茭白、冷水藕等特色水生態產品,承辦盧文臺治水文化節、中國皮劃艇巡回賽等國際賽事和文旅體活動,將熊貓豬豬農旅綜合體、美麗鄉村等景點串珠成鏈,助力沿線經濟發展同頻共振,讓良好生態轉化為富民產業。
通過綜合治理,白沙溪流域整體水質常年保持Ⅱ類及以上,河流生態流量得到保障,生態系統顯著改善,植被覆蓋率超90%,生物多樣性恢復明顯。隨著區域生態環境提升,白沙溪已成為居民休閑游玩的首選之地,沿線鄉村旅游收入超億元,實現了生態環境與經濟的雙贏,切實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