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馬曉芬)在婺城的山水之間,珍稀動植物就地“安家”的例子越來越多。
前不久,在婺城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科考人員發現了32個中華穿山甲洞穴和1個中華穿山甲種群。而且,中華穿山甲們“三代同堂”,實屬罕見。目前,除了中華穿山甲,該保護區還發現了白頸長尾雉、黃腹角雉、黑麂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173種。
不光在保護區,位于塔石鄉的梨樹源省級森林公園,野生動植物資源也是相當豐富,分布有南方紅豆杉、香樟、花櫚木、黃麂、穿山甲、蘄蛇等珍貴動植物,享有“小九寨溝”的美譽。
此外,位于莘畈鄉的莘畈溪—厚大溪省級重要濕地,濕地植被有銀葉柳林、楓楊林、細葉水團花灌叢等多個群系,濕地生態系統在浙江中西部地區具有典型性、完整性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不同種類的珍稀動植物在婺城聚集棲息,這是婺城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直觀體現。近年來,為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強化部門間協調配合,進一步完善野生動植物綜合治理體制機制建設,婺城區建立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開展多部門聯合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專項行動,并由婺城公安分局牽頭建立婺城南山生態聯勤警務站和雙龍生態聯勤警務站,通過聯勤聯防、聯合巡護、聯合值守、聯合打擊形成綜合防控機制,為全區的生態和野生動植物安全撐起強大的保護傘。
據了解,2024年度,婺城區共救護陸生野生動物379只;在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方面,新認定掛牌保護古樹9株,對12株古樹進行了養護;在防控野豬危害服務隊工作方面,審批利用馴化獵狗輔助獵槍射殺野豬種群調控許可11件,實施野豬種群調控40天,參與人數500多人次,獵獲野豬4頭,完成日常林區巡護800多公里;開展多部門聯合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專項行動11次,檢查全區餐飲飯店及市區農貿市場216家。
今年以來,多部門聯合協作監管,舉辦第十一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科普宣傳、第55個“世界地球日”暨“愛鳥周”宣傳、庭審普法宣傳等活動,婺城公安分局系統制定《全面推進生態警務建設的實施方案》,迭代升級“生態警長制”,建成覆蓋區、鄉(鎮)、村三級的“林長+生態警長+生態義警”工作體系。以婺城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為代表的生態基地,國家二級保護以上鳥類種類提升至78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穿山甲數量明顯增多,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
生態建設,眾業眾志;凌云藍圖,同向同力。接下來,婺城區將進一步做好野生動植物保護各項工作,持續做好自然保護區建設、珍稀瀕危物種保護、信息貫通、聯合執法、強化宣傳、重拳打擊等工作,同時充分發揮志愿者、民間團體的作用,形成聯合保護機制、社會團體和公眾協同作戰、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推動全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更有效地進行,為建設美麗浙江、秀美金華、生態婺城作出應有的貢獻。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