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是市場經濟的重要載體,也是婺城經濟結構中最具活力、最具競爭力的組成部分。近年來,婺城區大力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全面承接省市政策,以“真金白銀”力挺民營經濟,制定下發《婺城區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婺城區進一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以政策集成創新賦能民營經濟新飛躍。
今年區兩會期間,“民營經濟”依然是討論熱點。在奮力推動高能級現代化都市核心區建設提速成勢的征程上,全區民營企業如何迎接新挑戰、抓住新機遇,開創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代表委員們為激活民營經濟“一池春水”紛紛建言獻策。
打造5G工廠引領新“智造”
在產業數字化變革的浪潮下,制造企業通過數智產線升級,打造5G工廠,給傳統制造業注入了新質生產力。區人大代表、東晶電子金華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慶躍認為,5G工廠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強大動力,也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內生動力,政府應加快建設5G工廠,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
那么,如何通過建設5G工廠釋放新質生產力?李慶躍介紹,東晶電子金華有限公司率先在金華建立了5G+智能制造工廠。企業年產6億只石英晶體諧振器5G車間項目,通過生產全過程各個模塊系統數據集成,完成了生產制造模式轉型升級,有效提升生產效率和品質的穩定性及可追溯性,實現了工廠的全面數字化和智能化躍升。
李慶躍還介紹,企業將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發展的核心動力,推動智能制造上新臺階。他同時建議,政府應聚焦重點行業領域,加快推動企業開展5G工廠建設,邀請有關專家加強對5G工廠建設指導。要不斷豐富5G應用場景,形成一批高質量5G工廠特色應用和標桿項目,形成示范帶動效應。要加大政策支持,進一步調動企業積極性,提升5G工廠建設規模與建設數量,持續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優化營商環境提振企業信心
在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內需疲軟持續,外貿關稅等壁壘升級,民營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困境。婺城經濟整體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潛力,政府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但民營企業仍在多重壓力下艱難前行。
“對于中小微企業來說,一筆快速到位的補貼資金,不只是一針直接高效的強心劑,更是一筆企業的‘救命錢’。”區政協委員、金華捷科工具有限公司總經理馮銘建議,通過優化簡化補貼申請、審批和發放流程,完善財政專項補貼資金的分配和使用計劃,建立健全補貼資金的監管體系等措施,確保資金使用安全高效。同時,他建議設置合理的補貼門檻,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加大補貼力度,激勵企業創新轉型。
婺城企業眾多,發展情況各不相同。為最大程度提振企業發展,刺激企業投資力度,馮銘認為可以實行“一企一策”,為企業量身定制幫扶政策。比如對產品研發遇到瓶頸的企業,提供人才引進渠道和政策支持,幫助企業發展創新;對升級數字化工廠的企業,給予設備更新的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對急需資金周轉的企業,加強金融服務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及政府的貼息力度,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問題等。“我希望政府部門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振企業發展信心,讓扎根在婺城的民營企業能行得更穩、走得更遠,為婺城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馮銘說。
建設小微園打好轉型仗
民營經濟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在民營經濟組成中,小微企業是涉及人群多、覆蓋產業廣、影響民生深的主體之一。做好小微企業發展文章,是夯實經濟基礎建設、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一招。然而,在外部形勢嚴峻復雜、內部競爭壓力加大的局面下,部分小微企業面臨著諸多發展難題。產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以長山鄉為例,民營企業數量連續三年提速增長,工業主營業收入也將突破3億元大關,已然成為長山鄉經濟發展不可小覷的力量。”區人大代表、浙江今飛摩輪有限公司管理人員楊志鋼說,但通過調研發現,小微企業存在分布較為零散、呈現碎片化、不集中,治污能力弱、產業層次低、項目融資難、創新能力弱等一些“成長的煩惱”。與此同時,“低、散、亂”的產業現狀也帶來了環保、安全等方面問題。
遠飛者當換其新羽,善筑者先清其舊基。楊志鋼認為,小微園建設有利于改善發展環境,降低小微企業發展成本,助力其輕資產運行。對于鄉鎮而言,小微園建設可以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幫助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具體到長山鄉,其距離婺城區行政中心9公里,緊鄰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等多個園區,目前正在實施八達路延伸、金華鐵路樞紐貨運站、甬金衢上高速長山出口等交通項目,地理位置突出,交通條件顯著提升,小微園建設正當其時。為此,他建議,政府要鼓勵建設高規格小微園,破解小微企業發展難題,為鄉鎮產業提能升級助力。要打造模范小微園,提供優質園區服務,真正做到小微企業“進得起、留得住、發展得好”。
依港布局跨境電商推進陸港樞紐建設
推動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是培育外貿新動能的有效渠道。“婺城緊鄰金義綜保區和義烏,金義協同規劃跨境貿易,對于婺城來說有區位優勢。”通過調研走訪,區政協常委、浙江電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席璟彤認為,目前婺城跨境電商產業發展存在產業集聚程度較低、頭部跨境電商企業流失嚴重、跨境電商平臺運營中心欠缺等問題。
他建議,圍繞跨境電商發展規律構建“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三位一體的跨境電商產業生態,將金華市跨境電商綜合服務中心、金華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野莓聯合運營中心、亞馬遜城市會客廳等平臺引進城北跨境電商產業園區內,通過平臺的集聚效應吸引跨境電商企業集聚,同時引導婺城區傳統國內電商企業轉型拓展跨境電商業務。
“產業的集聚不僅需要大企業,也需要小企業,婺城可以通過跨境政策、跨境生態,積極引進義烏的中小型賣家落戶城北跨境電商產業園區,吸引周邊縣市區的外貿企業、制造企業的數字貿易部門或公司落戶城北跨境電商產業園區,先形成氛圍,再促進跨境電商生態的發展。”席璟彤認為,婺城臨港也要發展大宗貿易,與義烏小商品市場、金義新區產業定位錯位發展,以鋼材、裝備制造等大宗產品為主,建設大宗貿易市場,并打造“義新歐”班列“婺城號”,海鐵聯運“婺城號”、河海聯運“婺城號”。同時,加快推進9810出口退稅便利化工作,出臺流程便捷、核算清晰、企業稅負不高的退稅操作模式,通過多舉措推動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為婺城奮力推動高能級現代化都市核心區建設提速成勢注入強大動力。
(記者 馬曉芬 張紅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