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魯杭燕)金華飛奔金屬制品有限公司(下文簡稱飛奔公司)位于婺城區乾西鄉,是一家專注生產智能喂鳥器的外貿企業,產品款式達3000余種,出口美國、英國、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
近年來,飛奔公司憑借一款搭載智能攝像頭的“黑科技”喂鳥器,不僅創新了以“硬件+數據+文化”的銷售模式,實現了單品售價翻10倍的突破,更將“婺城制造”帶到了南極,為中國制造攀登全球價值鏈提供了鮮活樣本。
2024年12月,飛奔公司的喂鳥器以“科研助手”的身份被國際極地考察隊選中,成為全球首只進入南極洲的智能喂鳥器,在南極科考站的生態監測中發揮作用。這款定制化產品能在極寒環境中穩定運行,通過實時傳輸鳥類活動數據,檢測局部鳥類生活習性、品類、數量等。
“南極項目是對產品性能的‘硬核背書’。”飛奔公司負責人呂威介紹,為適應極地嚴苛環境,團隊對材料耐寒性、攝像頭防霧功能和太陽能續航系統等進行了40多次的技術攻堅,最終通過國際科考隊的驗收。“中國民營企業的技術能力完全能夠匹配國際高端需求,我們參與國際競爭的信心更足了。”
科技賦能不是簡單的硬件疊加,而是一次生態重構。傳統單一功能的喂鳥器出廠家只有幾美元,而飛奔公司研發的智能喂鳥器通過內置高清攝像頭、AI識別系統和太陽能供電模塊,讓用戶通過手機APP即可實時觀察鳥類活動、識別鳥種并記錄生態數據。這一革新使產品出廠價翻了好幾倍,也贏來了市場新機遇。
呂威說:“我們賣的不是鐵皮盒子,而是人與自然連接的入口。”目前,該產品已吸引全球不少用戶注冊其配套平臺,用戶不僅可分享觀鳥視頻、參與生態保護話題。“用戶從第二年開始需要繳納數據服務費,隨著用戶數量的逐年增加,該費用將成為公司估值新的增長點。”公司負責人呂威透露,公司計劃進一步開發鳥類生態數據庫,構建“硬件—數據—服務”的閉環生態。
如果說技術革新是飛奔公司的“硬實力”,那么文化賦能則成為其產品附加值躍升的“軟內核”。企業今年推出的全新系列喂鳥器,采用婺州窯陶瓷工藝,以“隱于自然”為設計理念,融入大山、竹子、寺廟飛檐等東方文化意象,將喂鳥器轉化為兼具功能性與藝術性的戶外裝飾品。該系列產品將于3月中下旬在美國參加北美最大的寵物用品展覽會——奧蘭多寵物用品展,隨即召開新品發布會投放中高端市場。把中國傳統藝術文化植入產品,創新的理念也使產品的售價高于普通產品3倍。
“中國制造走向國際,不能只做‘物美價廉’的代工者。”呂威表示,海外消費者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度超我們預期,“當文化符號與產品功能深度交融時,產品便成了不可替代的‘東方生活美學’載體。”
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技術攻堅的“破冰精神”,也需要文化賦能的“燎原之勢”。近年來,從《關于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鼓勵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到“文化數字化”戰略支持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政策紅利為民營企業注入了信心。
從“賣產品”到“賣生態”,從“輸出制造”到“輸出文化”,一只小小的喂鳥器在全球市場書寫中國智造的新敘事。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