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金華市志愿服務活動月啟動儀式
雷鋒與戰友們
金華雷鋒事跡(文化)館
“雷鋒老人”曹榮安
婺城區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草根獎”系列活動
吳潮宏攝
今年的3月5日,是第62個學雷鋒紀念日,也是第26個“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3月4日,“浙里最暖金華有愛”2025年金華市志愿服務活動月啟動儀式在婺城舉行。
街頭巷尾,紅馬甲穿梭,暖心三月因愛升溫。春風化雨60余載。“學雷鋒”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雷鋒精神也已成為支撐一代代中國人勇毅前行的信仰力量。
永不褪色的雷鋒精神,扮靚了春天,溫暖了婺城。春去秋來,如何讓微光成炬,向光而行。學雷鋒,不止是春天里的故事,新時代,我們該如何更好地踐行雷鋒精神?
今天,我們一起接力……
01
雷鋒,一個名字,一段歷史,一種精神的象征。
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殉職,年僅22歲。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從此,全國迅速掀起學習雷鋒的熱潮,“雷鋒”這個名字,像蒲公英一般飄遍祖國大地。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遠做一顆螺絲釘。”
“我愿做高山巖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風雨中艱苦的斗爭中鍛煉自己,不愿在平平靜靜的日子里度過自己的一生。”
……
《雷鋒日記》中的每一句話,都是雷鋒一生的真實寫照。62年來,“雷鋒”儼然成為了一種象征、一個文化符號,以“雷鋒”命名的志愿團隊、車隊班列、學校等數不勝數,成為“學雷鋒”的具象化表達。
什么是雷鋒精神?是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是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是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是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是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創業精神。雷鋒精神猶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燈塔,照亮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激勵著廣大人民群眾矢志奮斗。
婺城,是一座充滿大愛的溫暖之城,根植著向善而進、向上而拼的城市基因。回望千年,婺城自古就有“崇德向善”的傳統,從躬身為民的盧文臺、著書立說的“北山四先生”,到革命烈士蔣寶賢、徐文佩、朱謙受,再到一個人感動一座城的孟祥斌、兩分鐘挽救一家四口的王亮,他們的精神潤澤著代代婺城人,形成了具有豐富層次和厚重內涵的婺城“德善文化”。
這樣的文化基因,恰與雷鋒精神相得益彰。婺城兒女以“善行”詮釋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凡人善舉、不計得失、守望相助,每一個婺城人,以最實際的行動,凝聚起最樸素的價值追求。
02
歲月更替,但“雷鋒”從未遠去,學雷鋒已融入日常、化作經常,雷鋒精神正在婺城不斷延續、歷久彌新。
時代變遷,雷鋒精神永不過時。在婺城,有一支特殊的志愿隊伍——“馬奶奶擁軍服務隊”,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擁軍優屬活動,擴大擁軍服務的社會參與面與認可度,使軍民感情不斷“再升溫”。近年來,婺城把志愿服務作為新時代“學雷鋒”的深化和延伸,一批又一批志愿者、熱心市民、學生群體被濃厚氛圍所感染,紛紛投身志愿服務一線,用實際行動將雷鋒精神的火種不斷延續。從社區服務到鄉村振興,從愛心義診到救死扶傷,從政策宣講到全民公益,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婺城志愿者的身影。目前,婺城共有注冊志愿者18余萬人,各領域志愿服務隊伍1800余支,總服務時長超990萬小時。
追鋒成景,雷鋒精神持續接力。走進位于婺城區八一北街的金華雷鋒事跡(文化)館內,滿頭銀發的“雷鋒老人”曹榮安正為前來參觀的市民作講解。40余年來,曹榮安堅持傳播仁善之美、踐行雷鋒精神,先后獲評“全國最美志愿者”“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中國好人”等,自發創辦金華雷鋒事跡(文化)館,館內收藏了雷鋒主題藏品一萬多件,成為婺城弘揚雷鋒精神、倡導志愿服務的宣傳主陣地,吸引全國各地超30萬人參觀學習。像曹榮安這樣的榜樣還有很多,參與解決一千多起訴求的“和姐”宋園春、跳入4米深井挽救落井兒童的村民邵建新、拾金不昧歸還20多萬元財物的保潔員施美仙……他們都是普通人,卻用不凡的善舉,帶動一群人、帶動一城人,讓追“鋒”蔚然成風。
小城大愛,雷鋒精神匯聚力量。婺城是全國文明城市,一直以來,婺城區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大力弘揚社會正氣。無數微光點亮璀璨的道德星空,繪就以善傳善、善善與共的群像。近年來,婺城廣泛開展各類好人選樹活動,先后入選中國好人5名、浙江好人37名、金華好人133名,全國道德模范1名、省級道德模范2名、市級道德模范11名,更涌現出了一批國家級、省市級道德典型。積小善為大善,越來越多的婺城“雷鋒故事”在身邊出現,好人力量、草根力量正在婺城生根發芽。
03
“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今天,我們怎樣學雷鋒?就是要從根本上傳承和學習雷鋒精神,賦予雷鋒精神以嶄新的內涵,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開花結果。
把學雷鋒體現在“平凡”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學習雷鋒的精神,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體現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BRT1號線駕駛員王丞緊急救助車上暈倒的老人,瑯琊派出所防溺水專職巡查隊10分鐘教科書式救助,新獅派出所退休民警童禪雙、胡淑芳36秒救出側翻車輛中被困人員……小事見精神,平凡顯偉大,學雷鋒,要立足本職,強化責任擔當,將精神外化于行,為他人照亮前路。
把學雷鋒結合到“平常”中。今天,學雷鋒不能片面地、形式地,不能只說不做,也不能“雷鋒三月來了四月走了”,要像雷鋒一樣,在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一天一天去做,一件事一件事去做。晨跑市民應曉文救起落水女孩;“雙拐”社工葉莉,從自助到助人;快遞員羅書堅堅持十年,推著兒子跑馬拉松。學雷鋒,要將“學”貫穿平常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每一個人都能成為一束光,照亮他人亦或是照亮自己,可做甘冽的涓涓細流,不用驚天動地,卻能脈脈暖人心。
把學雷鋒融入到“平實”中。雷鋒是一個平實之人,雷鋒精神也正是一種平實的精神。平實體現的是一種實干的精神,是一種謙虛的美德,是一種平和的中式智慧。竹馬鄉下張家村黨支部書記錢瑞華半個世紀兢兢業業,致力于茶花之鄉建設;婺城退休民警仇瀏鶴,退休前一個月仍奔波在執法辦案一線;沙畈鄉白沙源村的“電管家”鐘榮貴,誠信服務村民30余年……真實、真情、真心,都藏在每一個細節之處。學雷鋒,要營造“平實之風”,保持誠實謙虛、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的作風,構建出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
歷史,鐫刻下雷鋒的名字;時代,閃耀著雷鋒的精神。雷鋒說:“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眾人先進才能移山填海。”62年來,雷鋒精神歷經實踐與時間的考驗,依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有溫度的城市,讓人心生向往;有溫度的城市,讓人心存敬意。讓我們將愛與善的種子撒播進城市的土壤里,盛開出奪目的文明之花。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