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法治日報記者 王春 通訊員 駱思慧 于超)婺城區西市街商圈地處繁華區域,匯集商戶3000余家,是金華市區最具歷史人文特色、人流量最大的商圈之一,但同時也存在著商圈內市場主體類型復雜、用工密集流動性大、勞動爭議糾紛易發等問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切實提升涉商圈糾紛多元化解效能、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近年來,婺城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通過排查預警、聯動處置、法治助力等,探索創新商圈治理模式,讓商戶、顧客享受平安“紅利”,推動“平安商圈”建設提檔升級,促進了商圈經濟繁榮發展。
每周三,由婺城公安分局城中派出所牽頭,商圈內各大型商場共同參與組建的“啄木鳥”工作隊就會選取一個商場,認真排查每處安全隱患。
為提升治理效能,西市街商圈還設立專屬網格,吸納20余家共建單位力量充實網格治理團隊。此外,搭建商圈微信群7個,業務部門、專科網格員、共建成員單位等聯動群3個,通過關口前置、信息互享,將商圈矛盾糾紛排查延伸至商圈各角落。聚焦群眾需求,培育出“小巷管家”“小巷助理”“小巷衛士”“小巷騎兵”“小巷醫生”等多支“小巷隊伍”,排查矛盾糾紛423起,發現安全隱患172處,全部落實閉環處置。
“我和商場之間存在一些合同糾紛,想請求你們的幫助。”近日,婺城區城中街道西市街商圈工會解紛熱線接到裝修施工隊吳先生的電話。
了解情況后,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委員會工作人員迅速介入,利用商場的流動勞動爭議調解室組織矛盾三方進行現場調解,最終促使雙方達成和解。
“為了解決這些糾紛,我們打造了商圈勞動爭議‘紅社調解室’,針對案情簡單、標的額小的勞動爭議,由社區和商圈的勞動關系協調員進行調解。”西市街社區黨委書記葉慎介紹,如果碰到案情復雜、標的額較大的案件,會邀請有關單位人員共同配合開展調解工作。
針對突發糾紛多的特點,西市街商圈匯集行政執法、應急、公安、街道、社區等資源,合力化解糾紛。持續深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通過矛盾糾紛巡查制、專家律師坐診制、糾紛化解回訪制,實現對矛盾糾紛前端預防、中端調解、末端回訪的完美閉環。建立社區與商圈實時聯動、調解隊伍與網格聯點包干、市場監管與社會治理中心信息互動機制,一旦商圈有矛盾糾紛,各隊伍迅速掌握情況并進行化解。截至目前,已調處化解矛盾糾紛積案9件、重大矛盾糾紛30起、一般矛盾糾紛389起,化解率達99.3%。
夜色下,西市街商圈的江北夜市上空升騰起一片煙火氣。外賣騎手小陳停好電動車,走進暖“新”驛站,喝了一杯熱水后,與小憩的同行寒暄幾句。驛站不大,卻是小陳這些外賣騎手們稍作休息的一處“根據地”。
西市街商圈商戶多、外賣訂單量大,新就業群體集聚,目前已設立暖“新”驛站15家,成為外賣及快遞騎手們工作間隙的重要休息場所。與此同時,西市街商圈積極鼓勵新就業群體融入商圈志愿服務,參與社區治理,為獨居老人開展上門送菜等服務,增強他們的職業榮譽感、社會治理參與感和社會認同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