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皮毛,長長的胡須,克隆
鼠“小小”看上去與普通小鼠沒有區(qū)別,然而23日,它突然成為全球媒體關注焦點,“小小”的照片登上了歐美眾多媒體網站的頭版。
一夜成名,這只9個月大的小克隆鼠非常不同。英國《
自然
》雜志23日發(fā)布新聞說,中國科學家首次用iPS細胞(誘導多功能干細胞)克隆出完整的活體實驗鼠,從而首次證實iPS細胞與胚胎干細胞一樣具有全能性。
全球科學難題,普通細胞能否培育成胚胎干細胞
原有的克隆動物
的胚胎大多來自干細胞。而這種干細胞只能從胚胎中獲得。由此,倫理爭論就產生了。2007年,美國和日本科學家宣布,用皮膚細胞等普通細胞可以“仿制”干細胞。這樣得到的細胞又名iPS細胞。
但iPS細胞是否擁有胚胎干細胞那樣的全能性一直未得證實。如果能培養(yǎng)出一只小老鼠,就能驗證了它的全能性。
之前國際上的研究始終未能成功,用iPS細胞培育的小鼠胎兒均胎死腹中。
先培育出老鼠胚胎,然后造出小老鼠
研究小組成員、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員周琪和曾凡一等人以病毒為載體,向老鼠的成纖維細胞中注入4個基因,將其改造為iPS細胞,然后在此基礎上培育出一個老鼠胚胎,再把它植入代孕實驗鼠的體內。
20天后,一只黑色的小老鼠出生,基因測試確認它是提供成纖維細胞的那只黑鼠的后代。
這只首次培育成功的小鼠被命名為“小小”。有關論文發(fā)表在23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小小’已經是爺爺輩的克隆鼠了”,曾凡一說,研究小組去年10月就培育出了克隆小鼠。當時共成功培育了27只實驗鼠,雖然其中一些出生兩天后便死亡,還有一些存在身體異常,但所有用來配對的12只實驗鼠都成功生產出后代,并且這些第二代沒有畸形現象。它們生育了數百只第二代實驗鼠,并已有超過100只第三代實驗鼠。
全球第一只由iPS細胞培育出的活體小鼠
《科學》雜志網站評價說,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獲得完全由iPS細胞制備的活體小鼠,它們具有正常的生殖和繁育能力,這有力地證明了iPS細胞具有真正的全能性。
北京生命
科學研究所高紹榮等研究人員也成功培育出兩只實驗鼠,并已在美國《細胞·干細胞》雜志上發(fā)表論文。《科學》雜志網站認為,中國科學家的這些工作為進一步研究iPS技術在干細胞研究、發(fā)育生物學和再生醫(yī)學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技術平臺,將iPS細胞研究推到了新的高度。
高紹榮認為,這項成果對干細胞全能性的機理研究以及器官移植、藥物篩選、基因治療等臨床應用研究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