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市域春秋時屬越國。秦、漢為烏傷縣,屬會稽郡。東漢時分出烏傷縣的西鄉,新置一縣,縣名為長山縣,隸屬會稽郡。長山縣,即金華縣建制的開始,迄今已有一千八百年的歷史。金華的歷史悠久。位于浦江縣的上山遺址,是中國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跡之一。經北京大學文博學院的全新碳14年代測試,上山遺址出土的大量夾炭陶片距今已有一萬年左右歷史。
《金華府城圖》是清代畫家呂煥章1891年游歷金華時在八詠樓上所作。1995年在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工作中被發現。圖中展示了100多年前的金華古城風貌、萬佛塔、城樓垛口、府縣衙古建筑等瀝瀝在目,全城風物盡收眼底,反映了金華當時盛極一時的城市景象。此圖現藏于太平天國侍王府。
南朝梁武帝時置金華郡。因《玉臺新詠》序有“金星與婺女爭華”之句,而北山又名金華山,故名金華。隋朝開皇十三年(593)改置婺州。大業三年(607)復置東陽郡。唐武德四年(621)改東陽郡置婺州,并于信安(新安)縣分置衢州。唐天寶元年(742)改婺州為東陽郡,干元元年(758)復為婺州,一直沿續到宋元。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為婺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名寧越府,至正二十年改為金華府。明成化七年(1471)金華府領金華、蘭溪、東陽、義烏、永康、武義、浦江、湯溪8縣,故有“八婺”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