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華古稱婺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小鄒魯”之稱。隨著近幾年政府對文化工作的日益重視,各行各業形成了一股空前的“文化熱”。金華文化是什么?金華文化有什么特色?金華文化對金華人的生產生活及今后金華的發展都會有哪些影響作用?這些都是金華人普遍關注的問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幫熱心婺文化的有志之士于2007年3月9日成立“婺文化研究會”。他們定期舉辦婺文化大講堂、開展婺文化理論研討會、出版婺文化系列叢書,忙得不亦樂乎。近日,記者采訪了婺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國良先生。
聲音
婺文化大講堂,我們一定會辦下去
在周國良眼里,婺文化大講堂、婺文化叢書以及婺劇研究都是他的“孩子”。他這樣介紹婺文化大講堂與婺文化叢書:“我們當時考慮,老百姓不太可能去看書,于是借鑒杭州人文大講堂的形式開設了婺文化大講堂,側重生動性,側重口頭傳播,在普及推廣方面可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叢書用文字記錄,以學術研究的態度做課題研究,希望能為后人留下一些可供翻閱的資料!
2007年3月9日,由市文化局和婺文化研究會聯合舉辦的婺文化大講堂首度開講,浙師大人文學院教授陳國燦為市民們縱論婺文化的來龍去脈!版奈幕笾v堂第一講是放在望江賓館的,大約有200多慕名而來的聽眾,人雖不多但反響非常熱烈,這給了我們繼續辦下去的信心。”自此,“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成為一種情感依戀和精神背景”、“金華歷史名人研究”、“譜牒文化”、“紙證如山:民間文書述介”、“金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呂祖謙與浙東明招文化的力量”、“金華歷史名人系列之艾青講座”、“金華歷史名人系列之馮雪峰”、“金華地區禮俗音樂研究”每隔兩個月相繼在婺文化大講堂開講。
“我們雖然借鑒杭州人文大講堂的形式,但與他們是有區別的!敝車颊J為婺文化大講堂最大的特點就是以本土的文化現象、名人或者文化話題為主,這也是婺文化大講堂的名稱所決定的。另外因資金有限,婺文化大講堂不能像人文大講堂一樣邀請全國的知名專家!安贿^金華本土的專家也很優秀。”周國良強調。據了解,每位走上婺文化大講堂的專家必須準備一份至少5000字的書面材料。對此,周國良解釋我們設想堅持到了20講時,就可以結集印刷出書。“一定要形成文字,一定要印刷出書才能保存下來!敝車紝堎|媒體有著天然的信任。
但婺文化大講堂差不多有一年多沒有開講了。究其原因,周國良說:“主要是資金與場地的問題,我們認為大講堂的地點要固定,這樣可以增加婺文化大講堂的影響力。而不是今天租賓館的場地,下次又借學校的禮堂。不過這個請大家放心,只要有一個聽眾,我們都會把婺文化大講堂辦下去。等到新的大樓造好,我們將繼續開辦婺文化大講堂!泵鎸ξ磥,周國良很樂觀,他坦言不可能只有一個聽眾,聽眾只會越來越多。
夢想
退休前出完200本婺文化叢書
婺文化是浙江三大傳統地域文化之一,覆蓋并影響衢州、麗水、建德等周邊地區,其中婺州窯、婺劇、東陽木雕、金華火腿、板凳龍都是婺文化的重要內容,婺文化是金華文化發展的根基和源頭,是建設文化大市的寶貴資源。
“前年我們出了12本,去年出了16本,如果把今年要出的12本書算上,婺文化叢書已經出了40本!敝車几吲d地說。婺文化叢書是周國良的一個情結,這還與他的一個夢想有關,這個夢想就是在退休前能編200本婺文化叢書。
據了解,相關作者要想把自己的出書計劃列入婺文化叢書,這絕對不是簡單的事!笆紫日n題要選得好,而且要寫得好。最重要的還得先把書寫出來,不得少于15萬字,并經相關專家審閱,認為這本書夠格才能列入婺文化叢書。”周國良進而解釋:“只有嚴了,才能確保書的質量與學術價值。今年我們收到第三批婺文化叢書申報課題26項,經金華市婺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會長辦公會議討論決定,12項課題通過審核批準立項,可獲得由研究會提供的書號與部分經費補助!
首批《婺文化叢書》共12本,即《婺文化論叢》、《張作楠評傳》、《永康古今楹聯》、《艾青·馮雪峰·潘漠華詩歌研究》、《劉焜詩文集粹》、《諸葛村與諸葛亮后裔》、《婺州家譜總匯》、《詩書遊金華》等。周國良介紹說:“這里有張根芳窮30年之功而作的《張作楠評傳》,可謂是將金華藏書大家張作楠的一生鋪陳紙上,事無巨細,考據甚深。而江源一直致力于家譜的收集與整理,開發與利用,他的《婺州家譜總匯》共60多萬字!
針對婺文化研討會,周國良說:“最初設想來自浙江省第二屆婺劇節暨金華第四屆文化藝術節的一系列策劃籌備工作,但當時沒有思路,沒有框架,就叫大家寫成論文的樣子,整理出來總匯成一本書。第二次就有經驗了,主要是以婺劇研究為主線,今年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
觀點
研究地方性文化不能帶功利
周國良原是金華市婺劇團的老生演員,現在正式拿工資的身份是艾青紀念館、金華市少年兒童圖書館館長。他最近忙著在整理一百部婺劇數據庫,說起這個他有些興奮,說:“等我這個‘工程’搞定,無論何時何地,大家只要有一臺能上網的電腦,就可隨時看婺劇!
對于為什么鐘情婺文化這個問題,他想了想,認真地說:“兩個字,喜歡;一個字,賤。”隨即又說:“沒有人要求我一個少兒圖書館館長一定研究婺文化,即使研究,也沒人給你定任務。因為喜歡了,所以愿意為之東奔西走,愿意夜晚守著孤燈守著寂寞作研究。我以為搞文化研究的,尤其是地方性文化研究,一定不能帶功利。”
不帶功利性去研究地方性文化,在現今這樣浮躁的社會真的很難做到,但周國良以為這是做學問乃至做好任何一件事的前提。
(注:婺城新聞網站已開設婺文化相關專欄,對婺文化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前去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