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草根人物的文化夢想
———記第二屆“望江杯”農村文化耕耘獎獲得者陳紀祥
一說起自己身邊的能人志士,大家總喜歡用時下很流行的詞兒來形容,那就是“草根”,什么“草根英雄”、“草根明星”等等。那么借著這句流行話兒,我要向大家介紹一下活躍在婺城區蔣堂鎮的“文化能人”,他就是陳紀祥。
大家眼里的“一根筋”
“他就是正宗的‘一根筋’,做什么都是‘不圖報酬只圖愛好’,只要是跟文化有關的事,幾天不睡都沒事,而不愿意的事十頭牛都拉不動!标惣o祥的妻子張紅娟說起他的脾氣來哭笑不得。陳紀祥沒有愛好吃穿的習慣,從前做油漆工、放電影等賺的錢大都買了書,有喜歡的美術書、魔術書,再貴也要買回來。
1964年,陳紀祥出生在蔣堂鎮蔣堂村。從小到大,讀書、美術、魔術、寫作、攝影攝像、發明創意、電腦技術……陳紀祥的個人簡介里,愛好特長這一欄永遠是寫不下的。高中畢業后他開始自學美術;做過油漆裝潢手藝;考入廣告公司任過美工;在鄉政府任過電影放映宣傳員;電機廠任過廠辦主任;制衣公司任過廠長助理兼出納;自營過圖書桌球室;絲網工藝美術制版、印花業務等等!斑@小伙兒不錯,腦袋靈光得很。 闭f起這個愛鉆研的陳紀祥,鄉親們都贊不絕口。
1991年結婚時,陳紀祥還在開圖書社,夫妻倆租房子結的婚。造好房子后,門窗也沒油漆,更別說什么裝潢了,就租給文化站做文化中心,過著樓下開店,樓上新房的艱苦日子。最窮的時候,陳紀祥甚至拿父親的國庫券去市區人民廣場換錢用。之后,陳紀祥去了趟杭州,回來時卻扛著一個大家伙,這可是他花了5、6千元買回來的第一臺電腦。5、6千元,對生活在鄉鎮的陳紀祥一家來說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張紅娟不明白那小小的“電視機”怎么會讓一個大小伙如此廢寢忘食,為此夫妻倆鬧過不少的矛盾,但是冷靜下來想想,自己會嫁給他何嘗不是因為他這股牛脾氣呢。夫妻倆互相鼓勵、互相支持,日子倒也過得越來越紅火了。
現在,陳紀祥在相對比較繁華的地段租房子開店,這是一個廢棄的舊廠房,環境不好,家里為節省費用,把自己的屋子租給了別人開棋牌室。因為忙,從小到大積攢下來的幾百冊書放家里關禁閉,也是因為忙,沒有時間陪兩個孩子。陳紀祥說起自己兩個孩子來一臉愧疚,他的幸福就是能陪著孩子一起看看書,共享天倫之樂。好在孩子們都爭氣,個個成績不錯。
農村“文化傳播大使”
“自己有機會,就要給老百姓創造機會!边@是陳紀祥一直記在心里的一句話。8年的網絡事業讓陳紀祥成了一個電腦高手,程序應用、網頁制作、電腦維修樣樣他都拿得出手。陳紀祥說,發展農村文化產業一是為了實現夢想,二就是為了滿足市場需要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
1998年,陳紀祥投資2萬元購置一套電腦及刻字機設備,開始美術制作業務。先后為蔣堂、瑯琊等9個鄉鎮政府及村上的“計生政策”、“八·五規劃”等工作繪制過大型墻體宣傳畫,為人大辦、政法綜治辦、人武辦制作過制度公開牌。2004年,陳紀祥接受蔣堂鎮政府的委托建立了蔣堂鎮政府網站,同時負責金華市網吧協會網站、蔣堂鎮政府網站的維護工作。他也是《浙江農民》信箱特約信息發布聯絡員,為農民兄弟提供農產品免費信息發布服務。2006年,陳紀祥被婺城區委宣傳部、區教文體局等部門評為“文化文明戶”。去年,由他創建的“農民信箱交流QQ群”被共青團金華市委評為“青年文明號”,這也是婺城區唯一榮獲“青年文明號”稱號的QQ群。
“受人尊重是幸福的,但是要用辛勤的勞動和無私的回報換取的!泵鎸Υ蠹业馁澝缆,陳紀祥說。他現在最大的目標就是建一個農村文化大院,里面有舞廳、棋牌室、乒乓球室等各種文化設施,集合鎮上的文化經營戶將農村文化做大、做強,為更多人服務。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