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做有正氣的人
———記第二屆“通園杯”道德模范獎獲得者葉國平
“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這句《好漢歌》的歌詞,大家耳熟能詳。在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遭受侵犯的時刻,面對窮兇極惡的歹徒,置個人安危于不顧,敢于挺身而出……危難時刻方顯英雄本色,在瑯琊就有這樣一位英雄好漢,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懲惡揚善、匡扶正義的義舉,譜寫一曲弘揚社會正氣之歌。這位英雄就是婺城區瑯琊鎮水碓村村民葉國平。
時光追溯到2008年。那一年的1月9日清晨,葉國平正準備到金華市區上班,忽然聽到鄰村一村民聲嘶力竭的叫喊:“快抓賊啊,把前面的賊車攔住。”賊車正往葉國平家的方向駛過來。葉國平聽到叫喊聲后,沒有絲毫遲疑,便奮不顧身地沖到公路上攔車。竊賊看到有人攔車,稍稍減慢車速。正當葉國平沖上前去準備抓賊時,賊車突然加速,直接向葉國平猛撞過去。因避讓不及,葉國平整個人撲到汽車引擎蓋上,無助的他只能抓住汽車的刮雨器,被賊車強行拖出十多米。之后,賊車突然來一個急剎車,把葉國平甩在水泥路上后快速逃離。葉國平當場昏迷在地,不省人事。
葉國平浴血斗竊賊的經過被同村村民劉寶娣親眼所見,她說原本想去幫葉國平一起抓賊,但賊車開得太快了,根本追不上。葉國平被甩到地上后,她連忙喊來村民幫忙。該村村支書李秋根與兩位村民把葉國平護送到金華市中醫總院急救,醫生診斷為腦蛛膜嚴重出血。葉國平被送進重癥監護室搶救,一直昏迷了二十多天,花去十多萬元醫療費。命是保住了,他卻成了一個反應遲鈍、視力極度低弱的殘疾人。葉國平抓賊致殘的消息,感動了本村及周邊村民,村民們用不同的方式支持這位身邊的英雄,許多村民放下手中的活,趕到醫院看望并紛紛捐款,許多媒體也報道了葉國平的感人事跡。
葉國平于1967年出生在瑯琊鎮水碓村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就養成一種堅強向上、助人為樂的良好思想品格。家中兄弟姐妹三人,他排行老大,從小就很懂事。父母給的零食,他都把好吃的讓給弟弟妹妹。成家立業后,他對父母更為體貼,不管在外干活多晚,回家后都要過去看看父母;外地出差回來,一定會帶點父母喜歡吃的東西給父母,特別孝順。葉國平學有一套安裝電梯的技術,會開手扶拖拉機,又懂安裝電路,村民需要幫助時就會找他。每當村民叫他幫忙,就算再忙他也會放下自家活,把村民需要幫的事解決好。村民賴愛嬌說:“這兩年,丈夫做小包頭經常外出,家中種有幾畝稻谷,收割機割好后,叫他一聲,他就開拖拉機幫我運回,是個熱心腸的好人。”
葉國平23歲時被推選為村民兵連長、護村隊長。他努力做好村務工作,為維護村的治安,盡心盡職地履行職責,前后為村民抓小偷十余次。李秋根說:“村里一些調解糾紛的工作,他都非常認真仔細地對待,積極做雙方工作,件件都圓滿完成。”村主任方建忠對他贊譽有加,稱贊道:“他是我們村干部的骨干,一個盡責敬業的好干部。”他的積極肯干贏得了村民們的信賴,為村里治安的好轉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他自己也多次被評為鎮、村先進工作者。
那次見義勇為遭受的重創使葉國平從當初一個生龍活虎,活潑健談的青年變成了一個思維反應遲鈍,視力極度低下的殘疾人。電梯安裝的活不能干了,甚至基本的生活自己都不能料理,全靠妻子服侍照料。妻子陳雪英說:“本來可以出去打工,現在他的身體狀況這樣差,我也不忍心出去工作,只好呆在家里陪他,做點加工活補貼家用,希望他能夠盡快好點起來。”
葉國平的先進事跡和見義勇為的高尚品格,在瑯琊鎮及相鄰鄉鎮范圍內廣為傳頌。李秋根告訴記者,葉國平這種見義勇為的義舉是值得提倡的,要學習他這種為了村民的利益奮不顧身、挺身而出的精神。社會的和諧、百姓的安居樂業需要這種見義勇為的舉動。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