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病人送上一片春天的彩霞
——記婺城區第二人民醫院針灸科醫師倪春霞
普通醫生創造奇跡
2009年4月的一天,在白龍橋某幼兒園食堂工作的金夢飛大媽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突發腦中風,右側肢體無法動彈,知覺喪失。然而,一年后,人們看到金大媽能拄拐杖獨自行走,生活能夠自理,曾經失去功能的右手不但能握拳,而且能包餃子了。人們驚嘆之余,紛紛打聽是哪家醫院的醫師創造了這個奇跡。其實,一直為金大媽治療的是婺城區第二人民醫院針灸科的倪春霞醫師,她并非名醫,但通過自身長期努力,有一身扎實的本領。
如今,倪春霞醫師在治療中風后遺癥、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關節炎等疾病方面有所建樹,在當地已小有名氣。她在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一套獨特的治療方法,因人而異,因病而異實施不同的治療方案,每每收到較理想的治療效果。
謙虛好學成就醫術
倪春霞原來只有中專學歷,工作后又到浙江中醫藥大學函授學習,2000年取得大專文憑。現為婺城區第二人民醫院針灸科主任,主治中醫師。沒有顯赫的醫學學習背景,沒有祖傳的秘方絕技,也沒有名醫高人的傳授指點。倪春霞的這一身本領是從哪里學來的呢?倪春霞說,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從書上刻苦學習,扎實打好理論基礎。二是向病人虛心學習,在實踐中總結提高。三是注重汲取同行醫術精髓,結合實際用于臨床。
無論工作多忙,人有多累,倪春霞都要抽出時間看看書,堅持每天學一點。一是學習《金匱要略》《黃帝內經》等中醫藥經典著作,二是自費訂閱《中國針灸》《頸腰痛雜志》《浙江中醫》等醫學雜志,以扎實的理論基礎指導臨床實踐。
2007年5月,白龍橋鎮聯豐村的姜蘇清因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由他人背到倪春霞處就診,當時病人已先后到幾家醫院看過,已服舒筋活血中藥2月余,曾用過抗炎、鎮痛、神經脫水劑等西藥治療,但效果均不明顯。倪春霞一看該病人傳統的治療方法都已用過,要治他的病必須另辟蹊徑。倪春霞運用其掌握的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后認為,人的脊髓在中醫理論中屬于津液的范疇,可考慮用中藥的利水消腫法治療,同時針灸督脈以暢通陽脈之海,輔以調理足太陽膀胱經。并囑病人絕對臥床,使腰椎自然放松,減少負重。根據以上治療原則,經倪春霞給病人上門針灸6次,服中藥6帖后,該病人病情大為好轉,能下地行走,再到門診鞏固治療10天,后改為穴位埋線治療。三個月完全康復,至今未復發。這是一例典型的理論指導實踐的成功例子。
倪春霞在為病人治病的同時,也從病人那里學到了不少東西。有一個類風濕關節炎的病人到她那里做輔灸,無意中說起一直在吃山西某煤礦一個朋友的中藥,效果不錯。倪春霞立即向他討要處方,把20多張處方全部復印下來,一張一張地進行研究分析,然后根據自己的心得體會用于臨床。
倪春霞也很注重汲取同行醫術的精髓,近幾年來先后到重慶考察學習燈草灸,到山西太原考察學習火針療法,到杭州考察學習慢性咽炎的針灸治療等。如果有病人說要到某民間醫生那里去看病,倪春霞會主動提出陪同病人一起前往,以便學習民間醫生的一些獨特技術。
心系病人美若春霞
中風后遺癥、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雖然不是什么急危重病,卻是象鈍刀割肉般折磨人的慢性痛苦病,嚴重影響了病人的生活和工作。許多人因此而對生活、對未來喪失了信心。倪春霞的治療為他們送去了一片春天的彩霞,讓他們感受到了春天的溫暖,心里重新充滿了燦爛的陽光。讓他們看到了生活的曙光,心里重新鼓起生命的風帆。白龍橋鎮讓長村63歲的趙秀英就是一位從悲觀失望到重新煥發生命活力的病人。趙大媽雙膝關節炎造成關節腫痛變形,只能在室內拄雙拐行走幾步,到幾家大醫院看了都說要做膝關節置換術。趙大媽因經濟原因沒錢做手術,生活的前景似乎一片漆黑。后來,她向倪春霞求醫,倪春霞就利用周六休息時間,連續十幾次上門為她針灸、穴位注射治療。幾個月后,趙大媽病情明顯好轉,現在已經可以不用拐杖行走了。她重新對未來生活充滿了期盼。
俗話說,金杯銀杯不如病人的口碑。倪春霞的醫術經病人口口相傳,使慕名前來診治的病人越來越多。針灸科的治療床從2004年的3張增加到今天的18張,還常常供不應求。同事和病人都知道,倪春霞中午是從來不休息的,因為她要加班為病人治療。這樣一來,她往往12點多鐘才急匆匆地去吃中飯,10多分鐘后又在科室為病人診治了。這樣的工作做了許多年,她從來沒抱怨過一聲,沒有補休過一天,也沒有拿過一分加班費。她說:“病人在等著我治病,而我中午下了班就去休息,下午上班再給他們治療,于心不忍啊,做人要將心比心。”樸素的語言道出了倪春霞的赤誠之心。
春天是美好的,彩霞是美麗的,倪春霞說,她愿意為更多的病人送上一片春天的彩霞。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