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讓我喜愛有加
——記“越爾杯”外來人員貢獻獎獲得者余成進
城西街道小花園社區地處市中心的老城區,因為這里生活便利,房租便宜,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員居住。要是說起居住在這里的外來人員余成進,居委會和居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社區黨委書記陳正權說:“正是因為有了余成進這樣的外來人員,社區才更加和諧。”余成進也獲得了婺城區首屆“越爾杯”外來人員貢獻獎。
43歲的余成進是溫州瑞安人,他在金華經營閥門已經15年,黨齡也有20年了。15年前,余成進來到金華,在小花園社區租了40平米的房子做生意,事業剛起步,他幾個月回一趟老家,村里的黨員組織生活基本能趕上參加,后來,生意忙了,不經常回老家,余成進就通過打電話、寫信向黨支部匯報思想。這些年,生意更忙了,余成進就把老婆孩子也接到金華。每年春節,一家人才能回去一次,余成進只能一次性繳足一年的黨費,參加一次春節期間的黨組織生活。“作為一名黨員,參加組織生活必不可少,那段時間,做生意和參加組織生活的矛盾成了我很大的心事。”余成進告訴記者。
就這樣,兩邊跑的生活,余成進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2005年,余成進想到了社區,主動和社區干部說起了他的心事。社區干部記在心里,后來進行社區外來人口調查,發現有8名外來黨員。談起過組織生活,這些外來黨員和余成進一樣,都有找不到“娘家”的感覺,社區干部商量后決定為外來黨員建立個臨時黨支部。經過一番努力,2005年4月14日,城西街道小花園社區外來黨員臨時黨支部成立了,余成進被大家推選為支部書記。余成進說:“臨時黨支部建起來后,我感覺到家的味道更濃了。”
黨支部成立了,外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更有了發揮的地方。每月15日,外來黨員都會與社區黨員一塊過組織生活,參加各類黨員活動。余成進說:“社區給了我組織上的關愛,我也應該盡一名黨員應盡的義務。”當年,余成進從社區了解到,有個叫劉素貞的殘疾特困戶,50多歲了,經商失敗后,不但失去了經濟來源還不幸患上肌肉萎縮癥癱瘓在床,丈夫因欠下大筆債不知去向,小孩讀高中,家庭陷入困境。知道以后,余成進當即買了生活用品上門看望劉素貞,并和劉素貞結成幫扶對子。平時一有空,他就會去看望劉素貞,送去米、油、牛奶等生活物資,為她孩子墊付學費,扛液化氣,修電燈……并一次又一次地鼓勵她。余成進對劉素貞說,今后生活上有解決不了的困難盡管說。一年多的精心照顧,使劉素貞重拾了生活的信心,也讓劉素貞的丈夫感動不已,重新回到劉素貞身邊,承擔起家庭的責任。
余成進還是社區的一名志愿者,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他時刻關注著社區內的其他困難群眾。有些老人行動不便,子女又不在身邊,家里電燈壞了或者有其他困難,只要余成進知道的話,他就會積極主動地幫助解決鄰居家的困難。花園路黨支部有個老黨員身體不好,余成進還會時常會去看望她。“自市區開展創衛工作以來,由于小花園社區租房戶多,人員復雜,余成進帶頭做好‘門前三包’,自清自整,還個人認養了責任包干區。”陳正權告訴記者,現在社區的外來黨員只剩2名了,余成進還是其中之一,盡管他的黨組織關系還在溫州,目前僅掛靠在花園路黨支部,但他能夠做到積極參加黨員活動,盡心幫扶社區居民,余成進的真誠和熱情,贏得了社區很多居民的夸獎。
“從2005年開始,小花園社區也因為轄區的外來人員多,成立了‘新鄰居之家’,經常邀請我們這些外來居民‘累了,常回家歇歇’。社區的關懷和重視,居民們的鼓勵和夸贊,讓我這個外地人心里熱乎乎的。也正是因為社區的鄰里關系好,社區黨組織對外來黨員的關心,我才更應該用實際行動為構建和諧社會、美化金華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余成進表示,在金華10多年了,他已經完完全全融入了這里的生活,金華就是他的家,只要社區有事情,他能夠做到的,肯定義不容辭。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