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婺城區首屆“浙中建材”杯城鄉文化PK賽活動熱熱鬧鬧地開展。連日來,各個鄉鎮、街道都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在對壘的舞臺上,來自城鄉的各支文化隊伍各顯身手,以充滿本土氣息的精彩表演,向在場的觀眾展示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和新一代城鄉居民的閃耀風采。
城北街道PK乾西鄉
演出一開始,人們就被一群跳踢踏舞的老奶奶所吸引,那歡快、熱烈的節奏拉開了整場表演的帷幕。參與本場比賽的都是些高難度的節目,如武術表演、戲劇等。節目中,穆桂英掛帥、樊梨花統領三軍的鏗鏘氣勢,賢媳教婆的生動情節,“九斤姑娘”的靈敏俏皮,讓觀眾們大飽眼福。“尤其是越劇《九斤姑娘》最讓人欣賞。”看戲的章爺爺說。
晚上8時左右,別有韻味的江南曲調響起,臺上的大燈亮起,曲折環繞、建筑精致的山水長廊,古樸的蓮花落、烏氈帽……讓觀眾仿佛置身于一幅江南畫卷中。當“九斤姑娘”美妙委婉的唱腔響起時,現場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雖然比起專業的演出,在神態上還有些欠缺,但是一群業余的群眾文藝愛好者能夠演出這樣的水平,已經很不容易了。”現場評委表示。
城中街道PK羅店鎮
由城中街道四牌樓社區居民表演的歌伴舞《梨花頌》讓人為之驚艷!絢麗的服裝、閃耀的頭飾、優美的姿態,演員們亦歌亦舞,仿佛帶領觀眾們進入了遙遠的古代世界。更令人驚訝的是,這支舞曲的演員們都是年近60的退休女工,而且所有的服裝造型、頭飾都由演員們自己設計和制作。大家紛紛表示:“這群婦女真是手巧。”
該節目主演厲素芳告訴記者,她們的服裝都是用環保材料做成的。“看這個頭飾,你一定想不出是什么做的。”厲素芳還未等記者回答,便笑著說,“是用包裝帶做的!”“看上去很亮麗的頭飾其實是用紙板做的,只是在外面縫上了亮片。”另一位演員程小女說。四牌樓社區黨委書記葛麗貞則表示,別看演員們的造型如此華美,其實每套裝束只需要20多元錢的成本,她們參加表演不僅在于展示文藝風采,還旨在宣揚“節能環保”理念。
“東方升起了紅太陽,新農村建設大變樣。女兒今天巧梳妝,母女喜逛新農村呀。”羅店鎮西旺村村民自編自導的表演唱《喜逛新農村》也相當有趣。其中,大學生“村官”王莉琴飾演女兒,村民余金芝飾演母親,村民葉松棋拉二胡。“節目的曲子是《逛新城》,動作是余大媽和我一起編的,葉大爺則將五段歌詞都改成與新農村建設有關的內容。”王莉琴說,自2009年10月擔任“村官”以來,自己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希望發揮特長為農村貢獻力量。“通過村莊整治,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我們要把新農村的美唱出來,讓城里的居民也能感受到農村的大變樣。”
“(母)哎!哎!這新樓房真奇怪,尖尖的屋頂閃亮的墻呀?(女)新建房屋好氣派,別墅高樓像宮殿。如今住房寬又暢,睡在夢里笑聲甜呀。”觀眾們紛紛表示,這些歌詞簡單明了,朗朗上口,把該村近些年來的新農村建設成果描繪得細致入微,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新獅街道PK白龍橋鎮
看完了熱熱鬧鬧的舞蹈,聽完了韻味悠長的婺劇,一套中國功夫《楊氏太極十三刀》讓場下觀眾不時叫好。看,臺上裝扮簡約、揮刀自如的竟然是位女武者。在振奮人心的音樂聲中,她的每一次出刀,每一個轉身,每一點停頓,都讓觀眾們感受了武術的魅力。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表演者是來自新獅街道駱家塘社區的居民凌惠娟。今年43歲凌惠娟看上去十分年輕干練,她說,自己練習太極拳已有五年了,這讓她很受益。“不僅身體得到了鍛煉,心情也變得輕松愉快。”凌惠娟說,以前由于工作又多又雜,身體較差,后來聽說練太極有益身心便去嘗試一番,果然有效果。“練習武術最重要的是要堅持。”如今,凌惠娟是金華市聲遠楊氏太極拳研究會的會員,練習太極十三刀也有三年,“我基本上每天清早和傍晚都會外出練習,幾年堅持下來,自己的精神狀態比以前好多了,心態也更樂觀了。我希望更多居民朋友能學習武術,從武術中受益。”凌惠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