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就是一片天
——記“高峰杯”基層文化耕耘獎獲得者黃桂女
俗話說,一個女人能頂半邊天。而50歲的黃桂女卻撐起了一片天。丈夫早逝,兒子在外當兵,黃桂女不僅挑起了家庭的重擔,還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了農村工作。三十年來,黃桂女擔任過白龍橋鎮黃堰頭村婦女主任、計生服務員、村主任、村支委。省級文化示范戶、新農村新家庭示范戶、優秀共產黨員、三八紅旗手、先進個人、第三屆“高峰杯”基層文化耕耘獎等各種榮譽都見證了她的付出。
昨日,記者在黃堰頭村看到了黃桂女,她正在指導四五名婦女進行假發辮包裝。指導完來料加工,她又忙著到村里巡查道路硬化、污水管網改造等工程。傍晚時分,黃桂女還要和姐妹們一起切磋舞蹈。黃桂女說,她這一生別無所求,只想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為村民多做實事、做好事上來。1979年10月,在村民的擁護下,黃桂女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她也是實施村民委員會選舉法以來白龍橋鎮第一位經選舉產生的女村主任。當時,白龍橋鎮正處于開發初始階段,她走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對溪灘地進行整理,她沖破重重阻力,終于使坑坑洼洼的土堆變成了良田,村民們在此種上了各種蔬菜,增加了收入,昔日荒灘地變成了村民發家致富的聚寶盆。
1989年黃桂女擔任了村里的計生服務員。黃桂女說,20多年計生工作的“酸甜苦辣”她都嘗到了。以前每到透環婦檢的時候,就是她一年中最辛苦的時候。她不但要每家每戶上門通知,到最后幾天,她還要用自行車把未婦檢的婦女送到鎮計生指導站,檢查完后又送回家。黃桂女耐心、細致、周到的工作讓黃堰頭村的計生工作也走在了全鎮前列。現在,即使是外地婦女也都把黃桂女當作自家人,每年兩次透環婦檢,只要黃桂女通知她們,村里的婦女們不管多忙,都會自覺到指定地點進行婦檢。
好景不長,2004年下半年,黃桂女的丈夫得了絕癥,在一年多的治療過程中,她既要照顧丈夫,又要忙著村里的事務。2005年,丈夫去世了,黃桂女忍著傷痛送兒子去當兵,只身一人在家的她,還要背負丈夫生前欠下的18萬元債務。“雖然丈夫不在了,但我絕不能倒下,不但要還清債務,還要為自己好好活著。”黃桂女將悲痛藏在了心底。2006年初開始,看著村里婦女們在土地征用后無事可做,黃桂女又辦起了來料加工點,幫助婦女、老人增加收入,現在她設立的加工點已有30余人,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5000多元。
村民的物質生活改善了,精神生活如何提高呢?在黃桂女家中,記者看到了鑼、鼓、二胡等樂器,黃桂女說,她從小就喜歡文體活動,也體會到了農村文化的貧瘠,自擔任村婦女主任以后,她就暗暗下定決心,要盡力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她自掏腰包購買樂器,參加坐唱班,請老師到家里來指導。憑借自己對音樂和舞蹈的興趣,黃桂女又開始有意識地參加舞蹈培訓班并自購了DVD機,買來碟片,自學健身操、舞蹈,然后再手把手地教給村里的婦女姐妹們。黃桂女還經常將舞蹈、音樂與計生、來料加工等農村工作結合起來,編排一些與此相關的宣傳節目。前不久,婺城區城鄉文化PK賽上,她們又自己作詞,編排了反映農村醫保的三句半,幽默詼諧又有意義的表演受到了群眾的歡迎。
“一開始,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村里沒有幾個人愿意參加,在我的不懈努力和鼓勵下,婦女們終于逐漸克服了心里障礙,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村文藝隊伍中來。”黃桂女告訴記者,現在很多跟著她一起做來料加工的姐妹也加入了文化隊伍。村婦女倪燕飛說:“我白天跟著黃桂女做加工,晚上就會跟著她在對面‘竟達星河灣'小區的空地上學跳舞,我們還學會了跳肚皮舞呢,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充實多了。”
現在黃堰頭村的文藝隊伍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每天有30人至40人參加健身。隨著農村文化的繁榮,黃桂女在全鎮的知名度也逐漸大了起來,她的熱心,也吸引了附近村里、小區里的婦女加入文化隊伍。黃桂女還經常受邀到鎮上或者鄰近鄉鎮的村里去指導,成了一名農村文藝活動輔導員。目前全鎮由她直接負責指導的文藝隊伍多達400余人,黃桂女帶領和指導的文藝隊伍還多次在市、區比賽中獲獎。黃桂女表示,她還會繼續在農村文化這片廣闊的天地里耕耘。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