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經營:賣山水賣出無限商機
——“推進婺城生態文明建設”系列綜述之三
婺城區莘畈鄉素有“天然氧吧”之稱,這里不僅有靚麗的自然風光,還有十分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和動植物資源,山林覆蓋率達88.5%,是省級生態鄉,目前,該鄉正在推進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建設。這幾年,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的莘畈,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莘畈鄉的山區經濟正朝著“生態立鄉、旅游強鄉”的目標發展,越發璀璨奪目。
“莘畈鄉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境內沒有一家有污染的工業企業,在保護生態的同時,我們著力發展綠色產業、生態高效農業,逐漸形成土雞養殖、高山白茶、高山蔬菜等一批特色農業項目,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勢頭更強。”鄉黨委書記朱立工肯定地說,走生態文明建設之路,是形勢的需要,也是莘畈發展的必然。只有通過生態文明建設,才能真正實現莘畈大發展。
當然,生態文明建設并不是要求我們消極地對待自然,在自然面前無所作為,而是在把握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更好地為人類服務,為人類造福。當前,婺城區正處在加快工業化發展和經濟量質并舉的關鍵期,正處在產業規模逐漸形成和產業結構集聚優化的轉型期,在這個階段,各鄉鎮街道、機關部門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區委書記陳陸一在區委五屆十一次全會上指出,幾年來,婺城區圍繞“生態建區”戰略,嚴把環境準入關,生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但是,從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看,我區經濟結構性素質性矛盾較突出,粗放型增長的特征較明顯,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不高,資源要素供給日趨緊張。要從根本上實現經濟由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發展轉變,依然任重道遠,必須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我們必須轉變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轉變觀念是首先要做的事情。長期以來,我們的干部特別是黨政領導干部存在認識誤區,認為經濟增長就是發展,經濟指標增長了就有了自己的政績。于是,不惜犧牲生態環境,引進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換取一時經濟指標的增長,造成了很多無法挽回的后果。要知道,沒有了生態安全,人類自身也就陷入了不可逆轉的生存危機。各級領導干部要正確認識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從重經濟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并重,從環境保護滯后于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步,樹立“保住青山綠水也是功績”的正確政績觀。
據了解,金西開發區在招商引資形勢十分喜人的情況下,嚴格采取“治老控新”原則,把節能減排作為一項硬任務來抓。制定《金西開發區入園企業環保準入條件》和《金西開發區入園企業環保審查工作方案》,明確規定被列入國家產業名錄禁止項目的嚴禁入園。在招商引資中,從招商源頭把好環保關,成立了新入園項目環保審查小組,建立了企業環保“一廠一檔”制度,進一步規范企業內部管理,完善環保管理機制。禁止新上高能耗、高污染項目,堅決淘汰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后生產能力。近年來,區內未新建一個重污染企業,累計否決了1個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淘汰重污染、落后工藝的項目10個。開發區負責人表示,只有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招商選資的同時提高環保水平,才能促進經濟又好又快全面協調發展。
婺城區要實現“到2012年建成省級生態區,到2015年全面完成省市下達的‘十二五’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指標,逐步形成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產業結構,形成較大規模的循環經濟,使生態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目標,必須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大力發展生態工業,加快發展生態新興服務業,讓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比翼雙飛,才能夠真正打造出“天藍山青水綠、秀美和諧宜居”的生態婺城。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