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同行,讓綠色理念融入生活
——“推進婺城生態文明建設”系列綜述之六
眼下正是天氣最熱的時候,市區的18路公交車上,都添置了一些用硬紙板剪成的紙扇,仔細看,上面還有一些低碳環保的標語。這些“環保扇”,是浙師大學生宣傳低碳的“杰作”,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奉行低碳環保的做法。
與浙師大的學生相仿,婺城的“雷鋒老人”曹榮安,走遍各地宣傳環保;城中街道府上街社區的居民羅賢貞,平時將廢棄的電池收集起來,托朋友帶到杭州處理,以免污染環境……“人人樹立生態理念,人人參與生態建設”。這些普通的居民,將生態文明的理念貫徹到日常生活中,成為了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宣傳者和執行者。
“生態文明建設牽動千家萬戶,事關方方面面,需要全民參與,全社會發動。”在區委五屆十一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區政府第七次全體會議上,區委書記陳陸一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提升”工程,希望能建立環保公眾參與機制,培育綠色生產和消費方式,提升全民生態文化理念。
近年來,婺城區圍繞“生態建區”戰略,嚴格實施生態環保,嚴把項目準入門檻,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加大城鄉統籌力度,較大程度上改善了區域環境質量、改變了城鄉面貌、推動了婺城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在“解放思想、崛起爭先、繁榮發展”大討論上,婺城提出了建設“現代化、信息化,生態型、開放型、創新型”核心城區的目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推廣清潔生產、節能減排,實施城鄉綠化,打造生態婺城的氛圍日漸濃厚。目前,我區已創建市級以上生態鄉鎮17個,國家級綠色社區1家,省市級綠色社區17家,區級以上生態村192個。通過宣傳,廣大群眾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得到較大的轉變,綠色消費、低碳生活等生態文明理念已經漸入人心。
當前,我區正處在加快工業化發展和經濟量質并舉的關鍵期,處在產業規模逐漸形成和產業結構集聚優化的轉型期,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勢在必行。然而,在經濟與環境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大潮流前,先保證經濟發展,后考慮環保問題的思想依然存在于少部分人心中。這些落后的理念,導致了生態監管機制效率不高,環保政策執行和環保執法存在諸多障礙,也阻礙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
生態建設,理念先行。群眾的參與與否將直接影響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而群眾生態文明理念的形成,則是建設文明城區的前提和必要條件。要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就一定要弘揚生態文化理念,讓群眾了解生態文明建設與我區實現“經濟更加發展、整治更加文明、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環境更加優美、生活更加寬裕”的全面小康社會目標是一致的。
同時,在經濟發展上,我們更要確立發展與環境相互促進,在發展中求環保,在環保中促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樹立生態發展的責任意識,通過加大科技投入、加大技改力度、加強創新力度等方面著手,進一步實現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相互融合的良好發展方式。
只有引導廣大群眾、企業樹立起生態文明的理念,并把它付諸實際,主動創造美好的生態環境,才能實現“天藍山青水綠,秀美和諧宜居”的目標,留給自己和子孫一個美麗的家園。因此,加快實施“理念提升”工程,勢在必行。我們更需要通過開展家庭、學校、企業、社會等多層面生態文化理念的引導教育;引導企業開展綠色創建,生產綠色產品;引導社會公眾抵制過度消費、奢侈消費,崇尚節約消費、綠色消費、文明消費;引導社會公眾自覺選擇節約、環保、低碳排放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等方式入手,提升全民的生態文化理念,讓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深入人心,讓每個公民都能自覺地投身生態建設,形成全社會參與生態建設的新局面。
只要全區干部群眾深入了解并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規范個人行為開始,大家都為婺城區的生態文明發展盡力,我們相信,明天的婺城天會更藍,山會更綠,水會更清。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