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總第63期)
2009年5月22日
本 期 要 目
高層聲音
*應對金融危機遠不止四萬億…………………………………………2
理論前沿
*中國不存在也不允許存在既得利益集團………………………………2
人民論壇
*不讓有正氣的干部流汗又流淚………………………………………3
學習論壇
*干部讀書也是講政治……………………………………………………4
理論探討
*慎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5
干部論壇
*政策建議必須要有生活…………………………………………………5
社會觀察
*流感危機呼喚公民的道德責任………………………………………6
社會時評
*別讓農民工創業曇花一現………………………………………………6
新聞觀察
*株洲危橋考驗應急能力………………………………………………8
他山之石
*深圳:信息發布不以領導意志為轉移………………………………8
人生思考
*林浩帶來的沖擊 ………………………………………………………9
高層聲音
應對金融危機遠不止四萬億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月8日晚上在廈門與企業負責人舉行座談,進一步澄清了大家對4萬億元投資計劃的看法。溫家寶表示,應對金融危機遠遠不止4萬億元投資計劃,其他政策將在年內不斷出臺。
溫家寶說:“人家說,好像你這4萬億元就算用完了。其實他很不理解我們,我們應對金融危機遠遠不止4萬億元,那只是我們四項內容的一個,就是政府對于民生工程和基礎設施的投入。我們還有十大產業的振興規劃、有科技支撐、有社會保障,這是一體的。我們幾乎每個禮拜都有政策,政策恐怕這一年都會不斷地出,那遠遠不是4萬億元之內的東西”。
——資料來源:2009年5月13日《報刊文摘》
理論前沿
中國不存在也不允許存在既得利益集團
既得利益越來越對改革起著阻礙作用,已經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政府體制創新必須正視這一事實,擺脫既得利益的干擾,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取得進展。
既得利益是一種特殊的利益。這種特殊利益不是靠在公正、平等的機會中獲得,而是依靠特殊的權力獲得。應該承認,盡管我們一直在通過政府創新,改變政府部門的職能與部門利益不分的體制弊端,但在不少方面,管理行為變成逐利行為的現象并沒有完全改變。例如,允許有收費權的部門從收入中提成,給一些部門用收費來彌補辦公經費不足的政策,把企業的改革、管理、經營、收支等權力分配到各個部門進行等,這些都成為形成既得利益的重要基礎,成為必須革除的政府行政弊端。在上述情況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也好,政府體制創新也好,都必然意味著對這些既得利益的限制乃至驅逐。改革因此而受到各種各樣的抵制、拖延,改革措施執行不力,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我們承認已經出現了既得利益,并且對政府體制創新起著阻礙作用,但不能說,在我國已經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既得利益集團。這種既得利益集團不存在,我們黨也不允許其存在。但是,如果任各種部門既得利益發展下去,形成既得利益集團的危險是存在的。從這個角度講,政府體制創新的首要目標和任務,就是防止既得利益集團的形成,使黨和國家免除這種危險。
為此,我們要加快黨內民主和社會民主發展的步伐,讓公眾的利益得到更加全面的表達。只有這樣,在政治博弈中才不會出現公眾主體缺位、既得利益主導話語權的狀況。我們還要從體制上斬斷權力和利益的紐帶,從制度上進行改革,設計出把權力和利益分離開來的機制,勢在必行。
——資料來源:2009年5月15日《報刊文摘》
人民論壇
不讓有正氣的干部流汗又流淚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同志反映,在有的地方和部門,一些有正氣、講原則的干部吃不開、受委屈。他們在評先選優時輪不上,提拔使用上沒有份,培訓深造上不沾邊,這應當引起我們的格外關注。
我們的隊伍里有一大批有正氣、講原則的干部。他們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跟理不跟風不跟人,講是非而不弄是非,干實事而不會“來事”,不搞團團伙伙,不去拉拉扯扯;他們敢于同歪風邪氣作斗爭,對不良現象能夠拉下面子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嫉惡如仇,愛憎分明,肩膀硬、敢負責、不推諉;他們在原則和道義上不讓步、不打折,不搞變通,不講下不為例,不拿原則作交易;工作上從不挑肥揀瘦、不拈輕怕重,像“老黃牛”,埋頭干活,踏實干事,等等。
有正氣、講原則的干部是黨的干部隊伍的骨干和中堅,是黨的事業的有力依靠和支撐,也是我們這個社會的脊梁和財富,任何時候都要倍加珍惜,倍加呵護。然而,現實生活中,這些人往往因為口氣硬而容易“得罪”人,因為不抱團而容易“疏遠”人,因為不圓滑而容易“抵觸”人。在一些人的眼里,他們經常成了清高、驕傲、古板的代名詞,甚至被認為“不合群”、“不入流”、“不好處”。結果,有正氣、講原則反而被一些人說成是不善于團結,不好共事,缺乏所謂的“群眾基礎”,甚至被看成是一種障礙。這不僅容易讓有正氣的干部積極性受到挫傷,而且攪亂了風氣。
不讓有正氣的干部流汗又流淚,就是要不讓他們吃苦又吃虧。要時刻惦記他們,關心愛護他們,當他們遭遇困難、陷入困境時,要積極地排憂解難、扶危救困,特別是要從制度上保證他們能干事、好干事、干成事,給他們搭建和創造心情舒暢的干事舞臺,極大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當他們面臨提拔使用、評先評優時,要同等從優、同等從先,讓干成事有正氣的人脫穎而出,得以重用。
不讓有正氣的干部流汗又流淚,就是要不讓他們受累又受氣。在關鍵時候、重要場合和重大問題上要旗幟鮮明地為有正氣的干部鼓與呼、吶與喊。當他們被人誤解而丟票時,要不為票所惑、不為票所縛,力排眾議、澄清是非;當他們被人貶抑、遭人挖苦、打壓時,要挺身而出,敢于抵制,為有正氣的干部說話,而且用行動去說話,這是最實際、最有力也是最有效的保護和支持。
用什么人就是導向。只有讓有正氣的干部吃苦而不吃虧、受累而不受氣,讓有正氣的干部真正吃香,成為一種令人尊敬的標桿,一種引人學習的取向,才能夠克服干部工作中的不良風氣,也才能使我們的事業發展得更好。
——資料來源:2009年5月20日《人民日報》
學習論壇
干部讀書也是講政治
日前,習近平同志在中央黨校的開學典禮上強調,領導干部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推動學習型政黨、學習型社會建設。他談到讀書的目的、內容、方法,回答了為什么讀書、讀什么書、如何讀書三個主要問題。苦口婆心,用心之深,用情之切,令人深思。
古今中外,執政者、領導者無不強調讀書學習的重要性。西方有句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明朝的朱元璋幼時沒有上學,馬背上得天下,馬下治天下,治天下就靠用心讀書學習,并以此教育子孫后輩。清朝的曾國藩說,讀書可以使人脫胎換骨。共產黨人更是推崇讀書。毛主席一生都愛讀書,行軍打戰,手不釋卷。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名言,至今激勵青年學子。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領導干部讀書學習,是加強修養、增強本領的內在需要,也是與時俱進的政治要求。讀書學習,是干部講政治的具體表現。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的思想日益呈現多樣性、選擇性和獨立性。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鋒日趨激烈。在這樣一種環境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需要領導干部加強讀書學習。不加強讀書和學習,就難以掌握當代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并用以指導實踐。如果領導干部自己都不懂科學發展觀,怎么去推廣,去落實?如果不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如何去做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面對復雜矛盾,如果領導干部的理論水平不高,很可能失去話語權,陷入失語狀態。
如今,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化,新知識、新領域層出不窮。社會管理工作越來越講究科學性、專業化,黨和政府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矛盾。這無疑給領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難度。領導干部固然需要綜合知識,也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在一些新領域、新行業,領導干部如果不加強讀書學習,很容易講外行話,難以履行自己的職責。每當有群眾埋怨“外行領導內行”、“瞎折騰”時,領導干部應當自省。作為黨的干部,要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人非生而知之者。領導干部只要堅持多讀書多學習,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就能使自己成為行家里手、內行領導。
讀書是一種興趣,也是一種需要,還是一種境界。在一些地方,領導干部應酬多,讀書少,忙于迎來送往、鶯歌燕舞,很難靜下心來學習。由于平時讀書學習少,有的領導干部面對群眾處理問題,不會講道理,一味使蠻力,結果不但不能化解矛盾,反而激化矛盾。在一些地方,群眾反映,“當官的沒官樣”。群眾從干部身上,看不到文化修養,看不到人格魅力,只看到專斷的權力,就會失去對干部的信任。就個人修養而言,領導干部書卷氣少,庸俗之氣和浮躁之氣就會增長。
還是習近平同志說得好——領導干部如果不加強讀書學習,知識就會老化,思想就會僵化,能力就會退化。愿讀書學習成為各級領導干部的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
——資料來源:2009年5月20日《人民日報》
理論探討
慎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日前表示,根據目前實踐情況看,土地承包權和宅基地抵押應該慎行,“日前各地踐行的土地承包權抵押,實質上加大了農民失地風險。 ”
陳錫文認為,從某些地方實踐來看,抵押權在操作上存在著對農民不公平的現象。如今年4月,遼寧省法庫縣作為 “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最終得到了有關部門的批準。法庫縣長崗子辣椒專業合作社900多畝土地經過金融部門評估,最終確定一年期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價值60萬元。而隨后,合作社辦理了“農村土地使用權證”、“土地他項權利證書”,最終從農信社取得了一年期的貸款30萬元。
“土地的估價壓得這么低,其實是把風險轉移給了農民。”對此做法,陳提出了疑問,“除了抵押貸款,有沒有更好的形式? ”
陳錫文表示,實際上從2007年開始,有關部門就做了規定,農村小額貸款可以用信用擔保,最高額度是30萬。因為,農民具有地緣和血緣關系,有信用貸款的社會條件和基礎。 “如果以農民沒有可靠的擔保抵押物來拒絕給農民貸款,是沒有理由的。 ”陳稱。
——資料來源:2009年5月15日《報刊文摘》
干部論壇
政策建議必須要有生活
“政策咨詢研究工作要真正發揮‘智囊團’和參謀助手作用,必須形成密切聯系群眾,問計于基層、求教于實踐,講真話、講實話的良好學風。 ”5月8日上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玉臺在 “《調查中國農村》新書發布會暨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研討會”上說。
“如果研究只是停留在從會上到會上的資料、或者從統計報表的數據中得出結論這樣的水平上,那么,在此基礎上提出的政策建議肯定要出大問題。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也指出,當前農村改革有大量的問題需要研究,但是絕對不是只要創新就是好的,也不是膽子大、敢突破法律法規就是好。一定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從改革的大方向去認真考慮這些事情。同時一定要了解目前農村存在這么多狀況、這么多的矛盾和問題,是在一種什么制度構架下形成的。
得到兩位肯定的《調查中國農村》,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在十多年深入農村調查研究基礎上完成的一部著作,書中涉及的各項農村調查覆蓋了全國200多個縣市、3300多個村莊、9000多個農戶。通過這些較大規模的調查活動,他們獲得了大量的反映不同時期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第一手資料,形成了對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特點的一些新的重要發現,在此基礎上提出的許多政策建議受到中央決策部門的重視。
“發現真問題比提出政策建議更重要,或者說同等重要。 ”這是主編此書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研究部部長韓俊最大的體會。 “如果連真問題都找不出來,又如何做到真解決?而發現真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到農村去,到實踐中去。
——資料來源:2009年5月15日《報刊文摘》
社會觀察
流感危機呼喚公民的道德責任
甲型H1N1流感波及整個世界。讓人遺憾和反思的,是一些相關人士在涉及疾疫時的反應和行為情況。據報道,有病例在回國中途已有咽喉痛等癥狀,但在北京時并未如實告知衛生部門,一些與患者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員入境時,沒有填寫真實的登記地址、聯絡方式,或在被找到后對醫學觀察措施不理解不配合。
我們很容易抱怨別人的“缺德”,卻往往忽略自己作為公民應該承擔的道德責任。我們都擔心政府工作不力,流行病會影響自身的生活安全,但同樣也是我們,事到臨頭,會為一己之便而心存僥幸。
危機時刻也是一個檢驗器和高倍放大鏡,照鑒著一個社會一個時期的公民道德水平。整個社會為應對公共危機所付出的代價,會因為每個相關公民公德意識的缺失和不負責任放大許多倍,而這代價成本,最后也要由我們全社會來背負和均攤。
——資料來源:2009年5月20日《報刊文摘》
社會時評
別讓農民工創業曇花一現
對于關注農民工返鄉創業的人來說,這可能不是一個好消息。
日前某財經媒體報道,地處重慶的開縣,曾以農民工創業率高和創業成功率高聞名全市。該縣一個鄉鎮,在去年農民工返鄉創業浪潮中,曾一夜之間誕生了22家企業。創業帶動就業,一下子2000多人的“飯碗”問題解決了。可是人們還沒高興多久,短短兩個月之內就有超過半數的企業倒閉關門了。瀏覽近期新聞,類似的消息并不鮮見,這不禁讓人產生了農民工創業遭遇“速生速死”的感嘆。
問題的原因可能還要從兩方面查找:其一,農民工自身在創業時是不是存在盲目和沖動?其二,外部環境和條件是不是制約了農民工創業?
不得不承認,有些農民工的創業是略顯盲目的。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部分在沿海地區打工的農民工因失去工作而返鄉,其中一些有創業激情的人,憑著多年在外打工積累的資金、技術和經驗,經過深思熟慮,開始自己當起了老板,并且小有“斬獲”。但是這支創業大軍中的另一些人,他們不具備必要的經營管理知識和創業經驗,技術積累不足,對市場也缺乏足夠的了解,只是憑借著一股子“憑什么他行我不行”的勁頭,看到別人賺錢后就照搬別人的創業模式,甚至脫離了自己的本行。企業規模小、水平低,一旦產品銷路出現問題,資金難以為繼,只能“關門大吉”,甚至還要因此背一身的債。
一位曾經飽嘗創業艱辛的老板說,創業不易,除了自身實力,還要有良好的創業氛圍和較低的創業門檻,政府要為創業者營造適宜的環境和條件。的確,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農民工的積累都相對較少,如果門檻不低,創業將無從談起。事實上,為了支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各級政府已在貸款發放、稅費減免、工商登記、信息咨詢等方面開辟了“綠色通道”,一些地方還出臺了免費培訓以及創業補貼等一系列優惠政策。
但也有些地方,優惠政策的實用性和實效性還不盡如人意,比如給優惠貸款設置附加條件,資金和人員達不到一定規模,或者聘用返鄉農民工的數量達不到要求,就拿不到優惠;有些優惠政策落實起來手續繁多,流程復雜,在農民工眼里成了“永遠摘不到的桃子”。還有的地方政府只注重創業前的邀請和引進,缺少創業中和創業后的配套服務,有些創業項目甚至因為干部變動而流失。
支持農民工創業對于解決就業問題的意義無需多言,可讓他們能成功創業仍有很多事情要做。當下對農民工而言,要正確看待自己的實力,選擇熟悉的領域,不要為了趕時髦而盲目創業。對政府而言,一方面要加強對農民工的創業引導和風險教育,千萬不要為了一時政績而鼓動沒能力的農民工去創業,以免造成他們無法承受的損失;另一方面要加緊對農民工進行創業培訓,建立農民工返鄉創業項目庫,讓想創業的人有針對性地選擇項目,提高成功率;同時創建各類創業園區,將用地、供電、供水、稅收等優惠政策落到實處,簡化手續和流程,提供農民工創業中和創業后所需的配套服務等等。金融部門在貸款融資方面也要為農民工創業提供更多優惠。
從給別人打工到給自己打工,創業對于農民工而言無異于一次“跨越式發展”,真心希望他們不要遭遇創業窘境,能夠順利實現自己的夢想。
——資料來源:2009年5月20日《人民日報》
新聞觀察
株洲危橋考驗應急能力
在株洲市,要拆掉坍塌后的“殘橋”,如今反倒成了難題。正如試爆前沒有果斷限行,事故善后的猶豫同樣讓人費解。
事發后,湖南要求全省城市高架橋進行一次全面檢查。這種“檢查”看似是亡羊補牢,實則其針對性讓人生疑。株洲高架橋出事,應該主要是現場管理問題,并非無緣無故自塌。難道湖南各大城市都在準備拆除高架橋?難怪有人說這是“一人生病大家吃藥”(常見的還有如某省某地一發生礦難,就不問青紅皂白大小煤礦立刻全關),何況這藥方可能還不太對癥。
另據新華社報道,出事后,株洲紅旗路高架橋殘體陷入了兩難境地:目前事故現場及周邊成為“交通孤島”,岌岌可危“殘橋”更是一大安全隱患;想拆除吧,原來承擔這一項目的有關單位,很多已經成為接受調查對象,有些單位賬號被封,相關人員被警方采取強制措施。繼續由這類單位按計劃實施拆除工程,已經“很不現實”。但要選擇新的施工單位,據稱一旦重新啟動正規招投標程序,待確定施工單位,制定并論證拆除施工方案,組織實施拆除,至少需要50天的時間。
這么漫長的時間,很讓人擔心已是千瘡百孔的殘橋,還會生出什么意外,又會給市民帶來多少不便。這不由得讓我們想起事故的主因,即有關部門沒有果斷地封路。而現在,最急需的是果斷處理善后。
最近,貴州省出臺了一個規定,要專項考察干部在處理重大事件中的表現。可見,如何果斷處理突發事件,已是干部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株洲的危橋正是一道考題,擺在當地干部的面前。
橋,塌都塌了,拆還難嗎。
——資料來源:2009年5月21日《新華每日電訊》
他山之石
深圳:信息發布不以領導意志為轉移
深圳市政府近日審議通過《深圳市人民政府新聞發布工作辦法》。該辦法起草者深圳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意味著“熱點新聞信息何時發布、怎么發布將不再以領導者個人意志為轉移,新聞發布將是政府一項法定的義務。 ”由此深圳將成為全國第一個實行“新聞發布問責制”的城市,深圳政府官員新聞發布不及時將面臨被追究行政責任的懲處。
按照該辦法,行政首長為新聞發布第一責任人,各級行政機關的“新聞發言人辦公室”要為記者采訪提供方便和服務,接受并回應社會輿論監督。
該辦法明確要求,政府主動發布的常規信息,將在該信息審定完后7個工作日內組織新聞發布;對于突發公共事件,將在啟動事件處置預案2個小時內發布。
——資料來源:2009年5月18日《報刊文摘》
人生思考
林浩帶來的沖擊
奧運會開幕式上與中國隊旗手姚明走在一起小林浩目前被安排在成都市鹽道街小學讀三年級。
鹽道街小學是成都人認為最好的小學之一,班主任楊琳和數學老師阮萍在不同的時間向記者介紹林浩,都說林浩好學好問,自尊心很強,集體榮譽感也特別強,關心同學,樂于幫助別人。“我們能感到,他在地震中會去救同學,不是偶然。”老師說他的缺點是粗心,不夠認真。
女校長文莉告訴記者,如果用考分衡量,這個孩子現在還不是突出的,但如果綜合評價,他就非常突出。他身上有很多城市小孩不具備的品質。城市的孩子多以自己為中心,他不同。
我采訪林浩時,他只問我一個問題:“我怎么能改變粗心?”我也一驚,因為他在琢磨改變自己的弱點。一個孩子,善于學習,并有心改變弱點。有這兩點,未來可估量嗎?
我寫下這些,因為我在這里看到了“分數”和“素質”的差別。林浩的素質是在映秀鎮的鄉村培養的。當有人問他,你救人時怎么能背得動比你還大的同學呢?他隨口就說:“我還能幫我爸背50斤玉米呢!”這里的品質不僅是勞動能力。
在我們幾乎把知識當成信仰的歲月,或許該想想城里的孩子是需要從農村孩子身上學優秀的東西的。我們民族的許多優秀品質,在邊遠的鄉村里還鮮活地保存著。
——資料來源:2009年5月11日《學習時報》
薦稿熱線:區委宣傳部82306811(虛擬號659569) 郵箱:llxxc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