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就在不經意間,那個充滿鄉土氣息的村子越來越近了,沿路兩旁綠油油的稻田和田里勤勞樸實的農民都在昭示著我找對了地方。
一直想找一些能夠喚起人們沉睡的記憶的東西,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非物質,來洗滌我們日漸焦躁的心靈,卻不知從何處尋找。李英昌說:“其實我們身邊的大部分人都來自鄉村,我們可以去找一些鄉土記憶。”是啊!從農村打拼到城市的我們只是很努力地讓自己變得堅強、忍耐,很努力地強迫自己去進取。可是,這種努力似乎總少了一些根源,少了一些來自記憶深處的溫暖。也許,從我們從小生長的環境中,可以找到一些這樣的溫暖。
我問他:“每每想到童年老家的稻田、池塘、大樹、灶頭,還有外婆家那裝飯的籃、裝糖的甕、裝水的缸,我的心就會變得很柔軟,很平靜。可是,我所熟悉的鄉村都大變樣了,基本上都成了工業區,現在,我又該到哪里去找這些記憶呢?”李英昌說:“去寺平啊!那里留存了很多農民自家傳下來的器具,你去肯定會有收獲。”
對呀!我怎么把寺平給忘了?湯溪鎮寺平村就是以“古村落”聞名的,在新農村建設中,很有先見之明地保留了村子里的古建筑,同時,也較早地保留了古建筑中殘留的老器具,諸如木盆、竹籃、瓷缸等。這些器具,有很多我們兒時都曾見過,只是后來在城市的生活中覓不著影蹤,于是,我們慢慢地就將其淡忘了。
與寺平村支書戴維平聯系一番,我便驅車來到了寺平村。踩著古樸的鵝卵石路,穿過一幢幢歷史久遠的建筑,在當地導游的指引下,我找到了一件件有感覺的老器具,不僅找回了童年的鄉土記憶,還挖掘出了它們蘊藏已久的故事。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