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陽寫意霞滿天
——記“通園杯”道德模范獎獲得者范祥泉
有的人,話少重行,以自己實際的行動來代替話語的力量。
有的人,一生清苦,卻樂于助貧。即使自己并不富裕,也要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那些遇到困難中的人。
有的人,甘灑余熱,書寫著自己精彩的晚年人生。
范祥泉,湯溪鎮(zhèn)厚大管理處老年大學校長,便是這樣的一個人。
“祥泉從小便乖巧懂事,有耐性又有韌勁”。住在范祥泉隔壁的范奶奶告訴我們,祥泉是一個在苦里長大的孩子,3歲時父親去世,9歲時哥哥參加革命就再也沒了音信。照顧母親和3個姐姐的重擔就落在了他的頭上。也許正是這樣清苦的經(jīng)歷,讓范祥泉顯得特別硬朗,雖然已是古稀之年,仍是神采奕奕。
范祥泉退休前曾在湯溪、塔石、嶺上等鄉(xiāng)鎮(zhèn)工作。由于工作腳踏實地,清廉苦干,他曾被當?shù)厝罕娪H切地稱為“山區(qū)的好書記”。退休后,范祥泉以火熱的情懷投身到湯溪老年事業(yè)發(fā)展中,為湯溪老年事業(yè)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本著“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辦學理念,范祥泉和學員們“以長為師”,每月定期組織3次聚會,彼此學習,彼此扶持,彼此為樂。湯溪老年大學從開辦時的30名學員,發(fā)展到如今的300多名。
“老范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老年大學上。”學員洪增貴說。為了豐富厚大村老年人的學習和文化生活,范祥泉積極聯(lián)系各類講座,組建保健操、腰鼓、街舞等表演隊伍。在“老有所樂”的同時,也積極帶領著這支團隊“老有所為”。他積極幫助洪增貴、傅自律等學員參與日本細菌戰(zhàn)調(diào)查,并幫助編印了凝聚大家10年心血的反映侵華日軍使用細菌戰(zhàn)的《婺城金西日侵史調(diào)查實錄》一書;他積極參與組織紀念粟裕將軍110周年,幫助編印《粟裕同志揮師金華、湯溪》一書;在豐子愷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期間,又是老范跑前跑后,和大家一起幫助豐子愷先生子女整理了《尋根歸宗》等,為保存湯溪歷史、促進愛國主義教育發(fā)揮了保藏史料的作用。
范祥泉的熱心也是出了名的。他不僅自己熱衷扶貧濟困事業(yè),還帶動整個老年大學成員積極為公益事業(yè)做奉獻,使老年大學這支老年團隊成為了一支處理鄰里矛盾、幫扶貧困的“愛心團隊”。厚大村村民范銀東等3位村民的家被一場大火燒毀。范祥泉立即發(fā)動老年大學的成員,挨家挨戶地為他們開展募捐活動,僅用了一天時間,就為3戶村民募集愛心款1萬多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2009年玉樹大地震,又是老范,在第一時間帶領老年大學的成員,向村民募捐了2萬多元愛心款支援災區(qū)……
老范的故事,說都說不完。在采訪中,老年大學的學員們這樣告訴記者,像這樣的愛心故事,真是太多了,就是看到集鎮(zhèn)上的乞丐,范祥泉都會經(jīng)常去幫助他們。“我自己清苦了一生,知道大家活著都不容易,能幫一點就幫一點,也算盡了我的心愿。”老范說。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