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江的水比以前清了,市區的空氣也清新多了!睅啄陙,經常晨練的李女士對婺城空氣質量的變化有最直接的感覺。李女士的感覺沒錯,下面的這組數字足以說明婺城空氣質量的好轉——
截至2009年,經環保部門核定,我區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為1222噸,比2008年(1305噸)下降6.36%,比2005年(1440噸)下降15.14%;二氧化硫(SO2)排放量為4218噸,比2008年(4457噸)下降5.36%,比2005年(5115噸)下降17.54%。
領導重視,環保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近年來,婺城區委、區政府緊緊圍繞“工業強區”戰略,以婺城新區和金西開發區為發展引擎,招商引資勢頭有增無減。隨著農業大區向工業強區的邁進,不可避免要帶來一些環境問題。為做到發展與環保并重,婺城區委、區政府將把水污染防治、污染減排作為重點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切實把環境保護工作作為推動經濟轉型、促進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的戰略舉措。
“十一五”期間,我區圍繞省、市確定的生態環保工作目標,結合生態區建設和全省開展“811”環境污染整治行動,成立了生態區建設領導小組,由區委書記任組長,全面領導婺城區生態建設及環境污染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作為婺城區生態建設常設機構,組織指導全區生態建設工作。根據生態區建設工作要求,區政府各相關部門、各鄉鎮、村均成立生態建設組織機構。出臺《金華市婺城區生態區建設實施意見》,區生態辦出臺并印發了《金華市婺城區生態村考核標準及驗收辦法》。從2006年開始,區委將生態區建設工作列入鄉鎮、街道和區有關部門年終考核內容之一,其中鄉鎮、街道占4分比例的考核分,金西開發區、婺城新區占5分比例的考核分,雙龍風景區、仙源湖度假旅游區占6分比例的考核分,從而有力的促進了鄉鎮、街道、園區生態建設的積極性。目前,全區共有16個鄉鎮都已編制生態鄉鎮建設規劃,建成市級以上生態鄉鎮12個,其中省級生態鄉鎮4個,市級生態村20個,區級生態村192個,莘畈鄉申報全國環境優美鄉鎮。
加強工業污染防治,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2005年以來,我區以電鍍、化工、印染等重污染行業為重點,連續開展重點流域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對重點企業污染治理實施限期治理和清潔生產審核,有效減少了污染物排放量,推動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了經濟發展的后勁。迄今為止,婺城環保部門對全區電鍍、化工、印染等企業共下達限期治理43家,已完成了41家企業的限期治理驗收,關閉未通過限期治理驗收企業2家;關停了位于莘畈鄉、塔石鄉的6家未經環保審批、污染嚴重、產品質量低劣、技術裝備落后的小造紙企業;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多家企業實施關閉或注銷工商執照;金華市丁丁紙業、金星紙業等四家企業在污水淺層氣浮基礎上增建生化處理裝置,于2007年通過驗收,并全部安裝在線監測監控裝置,污水排放做到穩定達標排放;全面完成了18家省、市控以上高污染、高能耗、高耗水企業的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累計通過清潔生產審核企業30家,有力促進了區域節能減排;積極引導循環經濟有序發展,金西經濟開發區生態化建設與改造有計劃的推進,規劃環評已通過評審,逐步提高園區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排放;完成16家企業的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嚴格環境準入,從源頭控制新增污染,服務經濟建設。堅持從源頭控制污染,嚴格管理工業園區項目建設,充分發揮環評審批在宏觀調控中的重要作用,以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促進環境優化和經濟增長。從2004年開始,除國家、省、市環保部門要求嚴格控制審批的行業外,我區就對塑粉、噴塑、鍛造、塑料粒子、橡膠煉油等行業實行禁批。同時下發《關于要求加強鄉鎮(街道)工業小區環境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工業小區對進入工業小區的建設項目必須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禁止建設“十五小”、“新五小”、屬淘汰的落后生產工藝設備能力等項目,嚴格控制污染嚴重又難以治理的項目;對進入小區的現有企業開展一次建設項目環保檢查,對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建設項目,一律停產并限期補辦環保審批手續,如無法補辦的,予以關停;對建設項目未執行“三同時”的,應限期申請環保驗收,逾期將責令停產。截至目前,審批項目中,未涉及重污染敏感性、嚴控區項目,“三同時”執行率達100%。
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基礎能力建設,改善流域水環境質量。2008年,婺城區率先編制了《金華市婺城區鄉鎮污水處理工程專項規劃》,確定污水工程規模,提出區域污水系統工程方案;啟動了轄區安地、雅畈、羅店、蔣堂、瑯琊等9個建制鎮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為婺城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截至目前,金西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已投入試運行,該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可達20000噸。
開展農村環境保護,實施畜禽污染防治,推動面源污染治理。我區是傳統農業大區,種植業、養殖業面廣量大,整治難度較大。根據2007年污染源普查數據,我區共有895個種植業、1552個畜禽養殖業、548個水產養殖戶。近年來,通過實施農藥減量控害增效工程,有效地降低了農藥、化肥的使用量;其次制定了《婺城區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劃分暫行規定》,完成了“禁養區”內規模化養殖場關停轉遷,“限養區”內散養畜禽存欄量削減10%以上,規;笄蒺B殖場糞尿綜合利用率達80%以上;積極推進畜禽規模養殖場排泄物治理。據統計,我區目前共有規模養殖場(豬200頭以上、牛20頭以上)404家,截止2009年底,全區共完成規模養殖場治理259家。通過加大新農村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到目前為止,全區累計完成497個行政村的整治,總受益人口26萬人,并以村規民約形式制定了衛生長效保潔機制,全區共有110個村完成了污水治理工程,全區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率達到92%。
積極開展環保宣傳,形成國家、省、市、區金字塔形“綠色”創建體系。利用“六·五”世界環境日、“三八”婦女節、創建“綠色學!薄ⅰ熬G色社區”、“綠色家庭”等契機,加大生態區建設宣傳力度。采用編印懸掛宣傳標語橫幅、環保掛圖,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多樣的宣教形式,全方位、多層次地開展環境宣教活動。在黨校、行政學院等干部培訓基地開設了生態講座,聘請有關專家給領導干部上環保課。編寫環保知識讀本,在中小學生中發放,學校環保宣傳教育普及率達到100%。
積極開展各項綠色系列創建工作,已形成國家、省、市、區金字塔形“綠色”創建體系。截至目前,累計建成綠色社區國家級1家、省級8家、市級9家、區級18家;綠色學校國家級1所、省級10所、市級37所、區級37所;綠色家庭國家級1戶、省級6戶、市級40戶、區級250戶。
十年彈指過,環保仍任重道遠。全區環保工作者將一如既往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環境保護在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以保護環境優化經濟增長,以防治污染促進社會和諧,切實解決危害群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努力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