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幫困樂助人
——記“長生杯”愛心慈善獎獲得者王偉民
“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將好事堅持做下去。”在婺城區瑯琊鎮,就有一位扶貧濟困的熱心人士,多年來,不計名利慷慨解囊,默默奉獻,累計捐贈愛心慈善款物價值十多萬元,為生活困頓的人送去關愛,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這位好心人名叫王偉民,是瑯琊鎮瑯琊滕村人。王偉民的父親因病早逝,母子倆相依為命。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從小王偉民便十分懂事。鄰居們看到他家實在困難,都非常同情,想方設法幫助他度過難關。為了生計,年紀輕輕的王偉民不得不承擔起養家糊口的重任。十多年前,憑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和干勁,王偉民創辦了一家建筑裝潢材料廠,但由于經驗不足,王偉民在生意場上遭遇了挫折,資金周轉困難使得其苦心經營的工廠不得不“關門大吉”。
吃一塹,長一智。王偉民總結經驗教訓,期待從頭再來。2003年,經過充分的市場調查,他與朋友合伙創辦了金華市恒泰進出口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塑料制品,并出資100多萬元在義烏國際商貿城買了一個攤位,從此在萬商云集的義烏小商品市場有了自己的“根據地”。在義烏市場的輻射帶動下,外貿單子接踵而至,公司的生產經營規模日益擴大。近年來,王偉民花大力氣抓好產品質量的同時,進一步拓寬經營業務,把產品推向國際市場。2008年,公司實現自營創匯28萬美元,逐漸邁上大發展的快車道。
生活的挫折磨練了王偉民堅韌不拔、自強自立的好品質,更培養了他感恩圖報、關愛他人的真性情。“看到別人有困難時,我真心地想去幫助他們。”王偉民表示,很感激一直以來幫助過自己的人,希望有機會也可以做好事、做善事。每逢重陽節,王偉民就會給村里六十歲以上老人發慰問金、慰問品,遇到村里條件不好的、生活困難的村民,他也會抽時間去探望慰問;得知瑯琊鎮要實施飲用水改造工程,他捐款10000元;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他向災區捐款12000元;為支持教育事業,他曾多次捐助瑯琊小學和瑯琊中學。
當選為瑯琊滕村村主任后,王偉民以科學管理的理念來推動新農村建設,有條不紊地做好村莊規劃、村莊整治等工作。由于村集體經濟薄弱,王偉民曾多次無償墊資用于村里的建設,使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贏得了村民的信任。與此同時,他還把帶領廣大群眾致富奔小康作為自己的一個新目標。近年來,王偉民經營的企業快速發展,對員工的需求也有所增加。為此,他首先考慮的是村里生活條件相對不好、找工作有困難的村民,而對在工作、生活上有困難的員工更是傾力幫助,除每月定期發放工資外,還努力搞好員工的福利待遇。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王偉民深知,做好事不僅能幫助別人,還能使自己感到欣慰和充實。他表示,今后要更加努力把企業做大做強,并發動更多的人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把愛心慈善事業繼續做下去。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