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奮力開創白龍橋崛起爭先、繁榮發展新局面 ——白龍橋鎮干部大會內容解讀
砥礪前行不畏難 凝心聚力繪藍圖
認真貫徹全區干部大會精神,動員全鎮干部群眾凝心聚力,振奮精神,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跨越,謀求新發展,為“十二五”奠定良好開局。在2月22日召開的白龍橋鎮干部大會上,鎮黨委書記吳見孫作了《砥礪前行不畏難,凝心聚力繪藍圖,奮力開創白龍橋崛起爭先、繁榮發展新局面》的工作報告,肯定成績,總結經驗,并對新一屆村級組織寄予希望。報告全面客觀,振奮人心,極大地增強了大家共同推動白龍橋繁榮發展的信心和決心。相信,白龍橋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回顧2010年———
過去的一年,白龍橋鎮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創新思路,破除難題,奮發進取,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穩步有序推進,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并在區年終考核中取得了全區鄉鎮考核第一的好成績,得到了上級的充分肯定。
堅持科學發展,綜合實力穩步提升
去年,白龍橋鎮繼續堅持“工業強鎮”戰略不動搖,以深化“經濟轉型升級年”和“項目建設推進年”活動為抓手,以招商引資、產業集聚、大優項目為重點,著力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全鎮經濟呈現平穩向好發展態勢。全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08.3億元,同比增長21%;完成財政稅收3.46億元,同比增長28.3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858元,增長8.08%。全鎮經濟呈現以下特點:一是工業經濟持續保持良好增長勢頭。實現工業產值105億元,同比增長22%。二是產業結構逐步調整優化。汽車配件、五金工具兩大產業實現產值39.3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37%。園區集聚功能明顯增強,投產的企業達408家,其中產值超500萬元的規模企業99家,占全區的1/3。臨江、洞溪工業分區開發力度不斷加大,一批強優企業和項目入園。三是來料加工規模不斷擴大。全年發放來料加工費4614.6萬元,同比增長9%。新增經紀人13名,新增集中加工點12個。目前全鎮來料加工人數5500余人,為促進農民增收和社會和諧起到了重要作用。四是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完成了龍蟠、雅蘇、馬徐和萬里揚等項目區塊涉及到的2300余畝土地征用和政策處理等相關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實現了信息產業園、尚格置業等項目的無障礙施工;推動330國道、金龍路、機場路等重要交通道路的改造及古廊橋項目的建設,確保了白沙公路項目的順利通車;完成國家重點項目杭長客專工程涉及8個村10.2公里路段的土地征用及房屋拆遷;東油西輸工程涉及5個村156畝土地和西氣東送涉及11個村273畝土地的政策處理順利進行;完成了九峰水庫移民生產用地1000余畝土地移交工作。五是農業基礎更加夯實。全年糧食種植面積達到72218畝,產量達27375噸。發放各類種糧補貼款596萬元,農機具補貼款115.3萬元。完成2010-2018年糧食生產功能區總體規劃。農業公共服務加強,建立了“三位一體”的農業服務體系。新增專業合作社5家,全鎮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10家。新引進示范試驗區及示范方面積達2000畝。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重新修編了全鎮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加快3個小Ⅰ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其中:投入2000萬元,全面完成了郭力垅水庫的改造,并通過蓄水驗收;清塘水庫已投入資金1250萬元,完成總工程量的70%以上;麻吉垅水庫已投入790萬元,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加大農業治污力度,對50戶規模化養殖戶開展綜合治理,建設50立方米沼氣池50座。加強農業安全管理,保障農業安全發展。抓好畜禽養殖業發展和防疫工作,發放后備奶牛補貼款116萬元。加強農經管理,對52個行政村開展換屆前的財務、政務聯審。加強村級財務會計代理中心建設,嚴格控制非建設性費用增長,防止坐收坐支和亂開支現象。
堅持城鄉統籌,鎮村面貌顯著改觀
一是加強集鎮建設管理。著重搞好集鎮的綠化、亮化和衛生維護。投資16.6萬元完成了集鎮府臨街、朝陽街、長樂街的綠化,種植苗木900余株。投資10萬元對集鎮原有的140盞路燈進行維修,并委托路燈管理所管理。二是穩步推進農房改造。啟動農房改造10個村,葉店村的農房改造成效明顯,拆除農房198戶,安排建房216戶,騰出用地6000多平方米。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所有行政村都啟動了村莊整治,2010年度全面完成整治8個村,完成污水治理工程6個村。實施聯網公路建設,投資150萬元,完成道路建設6條共計4.1公里。投資52萬元完成清塘下村橋梁改造工程,完成古方危橋改造和姜豐至雅繞村橋梁建設,進一步優化了我鎮的道路交通。四是加強土地管理。完成全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和雙牌、西園、翁家山頭3個村的村莊規劃編制。做好用地保障。注重源頭管理,建立監管責任機制和干部考核機制,引導和規范村民有序建房。拆除違法建筑占地面積5700平方米。五是加強生態環保建設。明確責任,建立生態鎮創建的保障機制。在洞溪工業分區開展企業環保、消防和安全專項整治。爭創市級生態鎮,全鎮52個行政村全部實施了垃圾集中處理,農村生活飲用水、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畜禽養殖廢水治理等指標得到明顯提高。保障新城區污水處理廠順利開工建設。六是扎實開展綠化工作。完成52個行政村的村莊綠化規劃編制,創建區級綠化示范村10個、市級2個,其中省級、市級示范村各1個,綠化示范單位4個。全年完成植樹造林28畝,人工更新造林68畝。
堅持以人為本,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一是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投資240萬元、占地1800余平方米的白龍橋文化站完成建設,正在進行裝修設計。全年創建區級文化示范村12個,市級特色文化示范點2個;創建文明村3個、文明單位1個,省級文明村1個。農民文化引導團作用發揮明顯。目前全鎮共有文體活動隊伍135支,吸引群眾6700多人參加。二是認真抓好各項惠民實事的落實。全年發放家電下鄉補貼資金200多萬元,列全區各鄉鎮之首。加強勞動保障工作,搭建村級勞動保障平臺,轉移勞動力1660人。做好失地農民保險,城鄉居民醫保和農民居民養老保險工作。新建村級醫療服務中心4個村。三是嚴抓計劃生育工作。計劃生育率為96.74%,社會撫養費征收率為95.46%。四是加強民政優撫工作。全年發放救災救濟款192萬元,落實安居工程47戶,辦理殘疾人醫保102人。完成社會救助對象專項檢查。上報建設農村社區服務中心8個村。同時,圓滿完成征兵任務,為部隊輸送優質兵源33名。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普查登記人數81864人。
堅持和諧為基,社會大局保持平穩
一是突出重點,建立健全安全防范體系。與全鎮53個行政村(社區)負責人簽訂《白龍橋鎮上海世博會社區矯正“護城河”工程責任書》,將安保責任層層落實到村、社區。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做到每月一排查,每季一大排查。矛盾糾紛調解率100%,成功率100%。認真做好信訪苗頭排查與化解工作,特別是群體性苗頭隱患和老信訪戶的思想工作,掌握信息及時上報。二是重拳出擊,開展白龍橋區域社會治安整治。在新城區指揮部的牽頭下,會同婺城公安分局,以白龍橋集鎮、洞溪工業園區、臨江園區等社會治安復雜區域以及12個流動人口暫住較為集中的行政村為重點,開展區域社會治安整治活動。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轄區刑事案件發案率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6%,破案率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明顯提高。三是預防在先,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與企業、村、部門單位簽訂責任書550余份,層層落實安全責任,加強安全生產檢查,加強安全生產培訓和宣傳,加強校園安全,發現問題立即督促整改。加強企業安全生產規范化創建,41家企業通過區級驗收,15家通過市級驗收。開展“十小”行業質量安全整治和規范。
堅持創先爭優,黨的建設全面加強
圍繞“五個強化五個提升”的要求,扎實推進“婺城先鋒”創先爭優,廣泛開展各項為民服務活動,大力弘揚有所作為、善作善為的良好工作作風,爭創群眾滿意的服務型黨組織。突出干部作風建設和工作績效考核,將工作績效量化考核到人,極大地提高了干部隊伍的執行力。狠抓違紀案件查處和紀檢信訪工作,全年立案2起,結案2起。對村干部三年創業承諾實行“回頭看”,督促村干部加快承諾事項兌現,全鎮村兩委創業承諾198件,踐諾率由原來的60%提高到90%以上。加強黨員發展工作,新發展黨員92名。加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對非公企業黨員開展調查摸底,新建支部6個。建立城鄉統籌黨建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轄區內42個單位參加,33家單位與村開展結對幫扶。組織好村兩委干部“述職述廉”,深入到村摸清村班子現狀,全面開展村級組織換屆工作。建立健全大學生村官管理使用辦法,促其在農村發揮更大作用。人大、政協積極開展調研活動,為政府建言獻策,為促進白龍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共青團、婦聯等組織工作卓有成效,得到了上級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成立了白龍橋鎮總工會,工會工作邁開新步。
展望2011年———
2011年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工業化、產業化、城鎮化發展為方向,以保持社會穩定和諧為前提,充分發揮中心鎮區位優勢,圍繞“五個突破”的工作目標,著力美麗鄉村建設,加快生態環境改善,推進產業調整升級,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推動白龍橋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以優異的成績向建黨九十周年獻禮。
2011年預期主要目標是:實現工業總產值120億元,增長15%;財政稅收達到4億元,增長15%;發放來料加工5000萬元,增長8%;農民人均收入6443元,增長1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下。
2011年十件重點工程和惠民實事:1.完成環鎮南路建設工程;2.完成集鎮主干道路燈安裝;3.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加快葉店、金竹園等10個村的農房改造項目,完成所有行政村村莊整治掃尾工程;4.擴建集鎮垃圾中轉站,新建臨江、讓長、古方3個垃圾中轉站;5.優化農村道路交通,實施3條總長3公里的農村聯網公路建設;6.保護古建筑物,完成古方洞山塔塔身糾傾與修復工程;7.優化幼兒教育,籌建鎮中心幼兒園;8.著力提高農業生產能力與綜合效益,完成古方畈6000畝中低產田綜合開發項目;9.完成青塘、麻吉垅兩座水庫除險加固工程;10.加大農村居民養老、醫療、困難救助等工作力度,構建較為完善的農村社會公共服務體系。
記者:2010年,白龍橋鎮各項事業成效明顯,為“十二五”開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請問您是怎么看待這些成績?吳見孫:成績的取得,除了得益于宏觀經濟環境向好發展的態勢,得益于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各部門的大力支持、配合,更多的是離不開全鎮干部群眾的團結拼搏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在此,我代表鎮黨委、人大、政府,向全鎮廣大干部群眾和關心支持白龍橋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但是,在看到白龍橋鎮經濟發展形勢呈現向好局面的同時,我們也不能盲目樂觀,當前發展中也還存在著較突出的問題,如干部群眾思想解放不夠,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集鎮建設和管理水平需進一步提高,征地難、政策處理難問題較為突出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鎮發展,我們要戒驕戒躁,繼續努力,開創白龍橋崛起爭先、繁榮發展新篇章。
記者:白龍橋是我區的重點鄉鎮,又是全區首個工業產值超億元鄉鎮,過去一年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今年又會采取哪些舉措尋求突破呢?吳見孫:在最近召開的全區干部大會上,區委書記陳陸一對白龍橋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寄予了厚望。如何讓我們的成績“更上一層樓”是黨委班子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今年,我們主要想重點在以下四個方面尋求突破:(一)在實踐科學發展觀上尋求突破,全面改善投資軟硬環境。2011年將著力抓好新城區各公建項目建設的無障礙施工,同時保障臨江、洞溪兩大園區入園企業的順利落地,保障杭長客專等國家重點工程在白龍橋轄區內的順利完工。同時積極為企業生產提供優質服務,引導企業利用經濟轉型期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綜合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創新投融資渠道,加快集鎮道路、排水、供水、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使白龍橋集鎮成為新城區的亮麗窗口和外來投資興業人員的宜居之地。(二)在改善民生問題上尋求突破,加快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繼續加大對弱勢群體的幫扶力度,穩步增加低保受益面,繼續做好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參保工作。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不斷鞏固省級教育強鎮地位。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農村醫療服務水平,擴大群眾參加農村醫保的覆蓋面。著力抓好計生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和出生人口質量。努力促進關工委、老齡、人武、人大、政協和工青團婦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三)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上尋求突破,不斷提高村民生活質量。著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以村莊整治和示范村建設為載體,加快農房改造進度,全面完成村莊整治掃尾工程,開展綠化、亮化和美化工程,打造魅力新農村。加強糧食功能區建設,確保糧食安全。大力發展效益農業,提升農產品創牌能力。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培養新型現代農民。(四)在維護社會穩定上尋求突破,切實改善生產生活環境。堅持把信訪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落實好信訪工作責任制,引導群眾依法依規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妥善處理好征地拆遷補償安置等難點問題。以創建“平安白龍橋”為載體,進一步完善平安創建基層基礎規范化建設。認真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工作,確保經濟在社會穩定中更好更快發展。
記者:今年的村級組織換屆工作中,很多年輕人走進了村干部隊伍,相信能給白龍橋的發展帶來新的氣象,您是怎么認為的?吳見孫:一個村的工作搞得好不好,各項事業發展得快不快,與我們村干部的素質高低有直接關系。近幾年來,白龍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證明我們的基層組織建設是卓有成效的,我們的村干部尤其是村支書、主任功不可沒。但是,目前村干部隊伍中也還存在著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政治理論素養較差,“雙帶”能力不強等。這次的村級組織換屆中,很多年輕人加入了村干部隊伍,不僅優化了年齡結構,還優化了知識結構,鎮黨委政府對這屆新的村級班子還是充滿信心的,希望他們能充分發揚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奮力拼搏、團結戰斗的精神,不折不扣落實好政策和上級決定,顧全大局交好承諾賬,解決好各類矛盾,保持社會穩定,積極想方設法發展本村經濟,同時,抓好隊伍自身建設,并在今后的工作中,發揮宣傳員、帶隊員、示范員和箍桶匠的作用,調動全村力量,共同推動村集體經濟和社會事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切實做好當前幾項重點工作———抓好春耕備耕工作,落實好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全面開展綠化造林,爭創“美麗鄉村”;———抓好當前的計劃生育“三查”工作;———繼續做好社會穩定工作,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和消防安全檢查;———盡早啟動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繼續抓好重點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