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8歲的季燕香是白龍橋鎮尤力村家喻戶曉的能人。她憑著敢為人先的勇氣和艱苦創業的精神,帶頭走上致富路,成了一名家庭來料加工經紀人,也成了村里婦女爭相學習的好榜樣。
2001年之前,季燕香在婺城區一家塑料廠做印刷工作,因廠房搬遷至其他縣市,每天來回奔波太累,她決定辭職。因為季燕香心靈手巧,所以有老板打電話給她,讓她幫忙加工一些頭花。那時,當地閑散的勞動力很多,季燕香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事,于是,她就答應了。“接到老板打來的電話,很高興啊,那時我自己一個人在家,正想找點什么事做做。現在想想,正是因為自己抓住了這個機會,才會有今天。”季燕香神情愉快地說。
當然,發展的過程中,困難也不少。剛起步的時候,對接來的業務時間緊、難度又比較大、質量要求高等環節估計不充分,有的女工開始不會做,要細心地指導。“更傷心的是,好不容易才做出來的成品頭花交對方驗收,對方卻說不合格。”但是,有著一股倔強勁的季燕香并沒有放棄,她堅信通過努力一定能夠完成合同,送去的頭花不合格就拿回來重新做過,加工后再送去驗收,還不合格再拿回改正。同時,只要出門一趟,她都會認真學習外地的生產經驗,回到家后再手把手教給女工,熟練以后,看著樣品也能自己做出來。
不怕困難,敢于挑戰的季燕香,通過10年的努力走到了今天。“我現在除了在本村及周邊村發展了7個來料加工點,在蘭溪市也有幾個加工點。為了拓展生意,今年,我還特意買了一輛運貨車。”季燕香高興地告訴記者,跟著她一起搞來料加工的村民平均有五、六十人,人均發放日加工費50余元。去年全年發放來料加工費100多萬元。在加工點上,一些村婦女說:“來料加工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既能顧家,又能賺點錢貼補家用。我們這里一些熟練工一年收入也有1.2萬元左右,高的甚至達到3萬元。”
談起今后的打算,季燕香笑著說,來料加工做訂單,貴在講信譽、講質量。在來料加工方面,她想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同時,帶動更多的農村婦女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