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機關“織圍脖”實用最重要
浙江省委組織部和全省11個市委組織部于3月11日開通官方微博,一起織“圍脖”、聽民意。浙江省委組織部在省委黨校204名學員中開展的專題問卷調查顯示,有19.6%的領導干部已開通微博,36.8%表示即將開通微博。
自2009年末,微博引進國內后,用戶與日俱增,參與人數井噴式增長,越來越多的黨政部門也開始開通微博與網民溝通。日前,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在騰訊開通實名微博,成為我國首個開通微博的省級黨委書記,也是目前擁有微博的級別最高的干部。在張春賢之前,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蔡奇就被認為是職務最高的微博開通者,粉絲超過十萬人。
黨委政府和黨政干部開微博善莫大焉。微博作為一種網絡溝通工具,有助于黨委政府與群眾交流溝通,加強黨委政府與群眾的關系,促進黨務政務公開透明。可以說,黨委政府開微博,本身就是肯放下身段,與民互動的一種積極姿態。眼下許多黨政機構紛紛開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比如江蘇的南京市物價局、無錫市公安局交巡支隊、南通市司法局;浙江的杭州市旅游委、消防委等。微博不僅成了這些政府部門的新聞發布平臺,還成了了解和溝通民意的有效渠道。張春賢書記的留言回復讓許多人感動,甚至有網友將張書記與自己的互動截圖保存以作紀念。如果說之前黨委政府與群眾之間因溝通不暢而隔了一條長江的話,那么微博就是在兩岸之間架起了一座跨江大橋。
任何一種新型傳播工具的流行都會掀起一場傳播交流的革命,微博作為一種即時信息分享工具甫一誕生就受到了熱烈吹捧。截止去年10月,中國微博服務的訪問用戶規模已達12521,7萬人,累計活躍注冊賬戶數突破6500萬個。如何應對規模日益龐大的微博用戶,如何促進黨政部門與博友們的友好關系,成為黨委政府繞不過去的新課題。目前,開通微博的黨政部門和官員越來越多,與群眾溝通也取得了很好效果,但是這種互動局面能否長久、微博如何更大程度發揮積極作用仍是個不小的疑問。
事實上,不只是微博,幾乎每種新型傳播互動方式出現時,一些黨政部門和官員們都會勇敢“嘗螃蟹”。之前開通黨政部門或領導熱線電話、開通政府網站、開通博客等方式都曾大熱一時,但往往不了了之。最近社科院發布的《中國政府透明度年度報告(2010)》顯示,測評的43個較大的市以及59個國務院部門中,只有13個市得到及格分。與剛開通政府網站時的熱火朝天的勁頭相比,現在的政府網站多成擺設,讓人糾結不已。其實,無論是開通網站還是熱線電話乃至今天的微博,都無非是種形式而已;但群眾關注的并不是形式,是通過網站、微博反映出來的真材實料。沒有實用信息,形式再活潑無多大用處。黨委政府“織圍脖”是好事,但是一定要注意“毛線”的質量,不能亂七八糟的一團上,也不能隔一條織一條,顏色花了。織出的“圍脖”信息太蕪雜、不利于群眾辨認;織的疏了甚至不成“圍脖”,也不會得到群眾認可。在當下地方黨委政府齊開微博之際,理應為此舉叫一聲好;但叫好之后,期待的是黨委政府的真行動,真能夠一針一線,細細織。
——資料來源:2011年3月16日《新華網》
廉政建設
“35歲現象” :值得警惕的年輕化腐敗
看完《北京檢方首揭“35歲現象”:剛成領導就腐敗》的新聞,感觸頗深,值得玩味,應該反思。在我們的印象中,發覺當官越來越年輕化是一種趨勢,怎么腐敗的人卻也越來越年輕了呢?據《新京報》報道,9日,西城檢方首次披露,貪污腐敗案件已出現了“35歲現象”。據介紹,最近6年,西城檢察院反貪局受理35歲以下職務犯罪案超立案總數的12%,且呈涉案金額巨大,大案、特大案多等特點。
職務犯罪中的“59歲現象”,我們并不陌生,也好理解——因為在這個年紀,“船到碼頭車到站”、“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干部在退休前狠狠撈一筆、存在僥幸心理,在所難免;“39歲現象”,我們也不陌生,也可理解——因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不堪重負而“被迫”腐敗,“情有可原”。但隨著形勢的發展,過去常見的那種“59歲現象”、“39歲現象”不再是新聞,而35歲以下干部已成為各地職務犯罪的高發群體,許多年輕干部剛當上領導就開始大肆撈錢,膽子如此之大,步伐如此之快,不得不讓人擔憂,發人深省。據西城檢察院披露的一份調研顯示,該院受理的35歲以下職務犯罪案有18件22人,占立案總數的12.9%。這些人中沒有局級以上干部,只有一個處級干部,“大多剛成為部門領導”。貪腐年輕化儼然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35歲,正是蒸蒸日上的黃金年齡,應該有美好的前途,卻倒在了貪欲中,真是可惜。在為他們惋惜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痛惜:
一“痛”案件影響廣泛。別看這些涉案人員并非位高權重,但涉案金額在百萬元以上的特大案件就有7件8人;大案有8件10人。大案、特大案占了總數的83%。而且主要集中在貪污、受賄這兩個罪名上,可見這些年輕人把權力私有化到了何種程度。如此大案,嚴重損害了年輕干部的形象。據了解,2006年西城檢察院辦理了中央國家機關住房資金管理中心的辦事員節鵬貪污案。節鵬負責經辦本單位1.5億元國債托管到中國銀河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復興東路營業部,他利用職務便利,采取截留收入不入賬的手段,多次將該營業部向其單位支付的高息款共計900余萬元據為己有,導致單位1.5億元國債被質押,迄今尚有近500萬元國債利息無法收回。節鵬最終被判處死刑,年紀輕輕就斷送了生命。
二“痛”作案手段狡猾。雖然這些小官年齡不大,貪污受賄的膽子卻不小,他們利用種種手段掩飾罪行,包括做假賬、開具假發票、借條等,以便在案發時為自己尋找借口,給偵查設置障礙。如某省政府辦公室出納趙某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采取修改銀行憑證、提現等手段,侵吞公款49萬余元。這些作案手段充分表現出了高技能、高智商,也說明了腐敗分子是有準備、有預謀的,機關算盡。在中化國際招標有限責任公司廣州業務部副經理高某受賄案中,高某利用負責中船龍穴造船基地建設項目招標代理工作的便利條件,向與其相識的投標關系人朱某泄露招投計劃、評標專家的姓名和聯系方式,以及其他單位的投標文件等信息。此外,高某還在幫助朱某修改投標文件促使該單位中標后,收受朱某多次給予的好處費共計225萬元,第一次就收了200萬元。
三“痛”選人用人失誤。年輕人是革命事業的接班人,干部年輕化也是干部工作中的一項要求之一。但是有些地方容易走極端,一說要培養年輕干部,就片面地把“年輕化”理解成“低齡化”,把一些符合年齡要求,并無品德和才干的干部,提拔到了領導崗位上來。不少地方明確規定,提拔副科級干部須在35歲以下,正科級干部須在40歲以下,處級干部須在50歲以下。如果過了這個“村”,就再無這個“店”,無論你表現多么優秀,本事再大,一切都免談,致使有些地方出現了“三十當官,四十靠邊,五十賦閑”的現狀。加上那些“官二代”、“富二代”,有背景有關系有金錢作后盾,輕而易舉就成為了領導,造成了干部隊伍中的一些不公平、不合理、不正常。同時,現在的公開選拔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杜絕了選人用人不正之風的產生,但是也有弊端,容易產生高分低能。比如2009年3月,年僅34歲的陳漁通過公開選拔考試,當上了重慶市江津區規劃局副局長,同年9月14日開始主持規劃局工作。然而,6.3萬的受賄金額就讓這個只當了14個月的年輕“優秀人才”官路走到了終點。
——資料來源:2011年4月15日《中國反腐網》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