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鎮,元代嘉興人,號梅花道人,七百年前的人物。他繪有一冊竹子冊頁,共20幅,這是其中的一幅。畫中只半枝竹竿、數片葉子,便已有天地萬物之氣象——此種意味,不獨這張畫具有,中國繪畫到了一定境界,皆能有這樣的氣度。
吳鎮畫了這幾筆,大概覺得還滿意,便在邊上題了許多字,敘述了兩個典故:其一是曹操和橋玄的故事,曹操和橋玄是好朋友,好朋友便無話不談,有一天橋玄說如果我比你死得早,你將來經過我的墓前,可要獻祭一只雞一壺酒給我。這當然是隨口的說笑,但不想曹操銘記在心了,日后他經過老友墓前,果然照辦。這獻祭一幕,無論曹操是做給別人看的還是給自己看的,有一點可以肯定,他真的是記住了朋友生前的好。不過此刻他跪謝的不是朋友,而是天地,因為蒼天曾在他心靈空虛的時候給了他一個好朋友。吳鎮寫下這個故事顯然也不是寫給索畫的朋友看的,他要告訴世人:你見到我的畫,心意能枝葉相通,那么從古到今的四海之內,就不愁沒有知己了。一張好畫是能朗照天下魂魄的,它的作用就如星辰,星辰本身不參與人事,卻能把仰望它的人聚集到一起。
吳鎮寫下的第二個故事來自《莊子》。戰國時的國君宋元君突然希望有人為他畫一張畫,便召了宮廷中的大批畫師進來,這些人開始磨墨舔筆,但大多在裝模作樣,后來又從門口闖進一個人,快步上前,向君王行了禮,便又匆匆離去,宋元君對他那種旁若無人的態度很感興趣,便派人去跟蹤他。跟蹤者回來說,那人一直走回他自己的宿舍,并馬上寬衣解帶,開始畫畫了。宋元君長嘆一聲:此人才是真正的畫家啊。這個典故的精彩之處正在于它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是精彩的,從戰國、元朝一直到今天,它歷久彌新。除了宋元君這樣的人不常見以外,假畫家和真畫家通常都是混在一起的,前者數量眾多,而后者的處世態度往往不佳,影響到當代人對他的好感,以至于過了好多年人們才發現他畫得真不錯,然后將他的墓用石灰粉刷一下,擺上點酒肉。不過吳鎮題上這幾行字當然不會有呼喚伯樂的意思,他只是想說,那個踽踽獨行的人,心中有大河朗月、群山滄海,筆下的一枝一葉才有情有義,連君王也要對他肅然起敬。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