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或在外表,或在內心,而我,卻在一個隨手丟棄的瞬間發現了另一種美······
對于那次的經歷,我記憶猶新,是那嫩綠的小生命,讓我發現了一種只屬于生命的美。
記得那是小學的一個小實驗,老師發給我們一人三顆豌豆種子,讓我們研究豌豆發芽的條件,粗心的我在回家后不久,就弄丟了一粒,因為不影響實驗的原因,小小的它并被遺忘了。直到有一天,我去書房觀察那兩顆發芽得差不多了的豌豆,不經意一瞟眼,發現房間的一個小角落里,窩著一個淡綠色的小身影,靜默著,出于好奇,我找來一個放大鏡,對準它觀察,猛的吃驚,這不是豌豆苗嗎,這怎么會有?忽然想起不久前丟了一粒豌豆種子,呵呵,大概就是它了,可這堅固的墻中怎么會有豆苗生長呢?仔細一瞧,墻角有一絲小小的縫隙,正如一首詩中說的:“從土地干裂的嘴唇,吐露的最后一絲綠意,驚心動魄。”是啊!不可思議,水份又是從哪里來的呢?幾經琢磨,才明白這書房的鄰間就是衛生間,再一瞧,發現它拼命向窗子那邊長,為了生長,它想獲得光,而我為了我們家不會有“墻中豆”這一“奇妙”景色,打算阻隔它的光,于是,我從盆景里拿了三四顆小石子,緊緊地蓋在了它的“頭”上,想必是不會再長了,我為我這個小主意而得意,揚著頭走了。
幾天后,我來看看自己是不是成功了,一進門,我確實一臉吃驚的表情:那株小植物竟然從三四顆小石子中間的隙縫中擠了出來,又竄出一點嫩綠嫩綠的芽,繼續拼了命向光源處進發,好頑強的生命力!為了進一步證實它的頑強,我又拿了三四塊更大的石頭,索性把它整個都給埋了,不信它還能再鉆出來,去尋找它的“上帝”。又過了幾天,我來證實我的想法,一進門,結果又是一臉吃驚:那顆渺小到不起眼的豆苗,竟又從我的“石頭墓”里鉆了出來,頑強地生長著,依然拼了命前往它的目的地,屢次失敗的我氣得直跺腳,一氣之下直接把它連根拔除了,F在想想,還真是后悔。我竟能忍心拔除那株如此頑強的小生命,再說和那兩顆培養箱里的小苗相比,經過磨練的它,是那樣強壯,那樣的頑強,那樣的生機勃勃。其實這生命的力量有時就是那么的不可思議。它,因陽光而有生命;它,因頑強而奇跡般地成長;它因成長而展示美麗的人生。“哪里有陽光,哪里就有生命;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希望。”這就是我重新拾回的另一種美——生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