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鱉司令”的致富路
———記羅店鎮西旺村黨支部書記張小成

在羅店鎮有這樣一個地方,周圍綠樹環繞,風景甚好,在美麗風景的包圍下,有10個黑色的大棚鑲嵌在20多畝地當中,要說這些大棚是做什么用的,那就得請教它們的主人——張小成。
“這些養鱉的大棚,每個棚里有近16萬只的鱉苗。”說著,張小成打開了其中一個大棚的門,只見最外面的水槽里,一群小鱉正在水里歡快的嬉戲著,“這些是長了一個月左右的小鱉,別看它們現在還小,能吃著呢,一年左右就能長大出售了。”
說起養鱉的行當,張小成臉上充滿了自信和憧憬。2006年,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嘗試,張小成選擇了養鱉作為自己打拼的事業。性格膽大心細的他,在了解市場行情后,剛開始就投入了近80萬元的成本,開辟了現在的這塊養殖園地,憑著一身干勁,在第一年就取得了不錯的收益,不僅將成本全部收回,還留有利潤。不錯的效益使張小成對養鱉越來越有信心,不斷地增加鱉的數量,然而,就在他做的風生水起的時候,2008年的一場意外,讓他有些措手不及,由于疏忽,大棚里孵蛋的溫度過熱,把一整批的鱉蛋都燒死了,張小成一下損失了20多萬元,好在重新進的鱉蛋孵化成功了,及時的彌補了這筆損失。但是這次意外還是讓張小成心有余悸,此后,他總是時不時會去大棚外看看溫度。這幾年,張小成的養鱉生意一直不錯,今年3月,他又在湯溪找了一處150多畝的地塊,準備進一步發展外塘甲魚。
張小成告訴記者,在中國很早以前的記載中就有“鱉可補癆傷,壯陽氣,大補陰之不足”,自古以來就被人們視為滋補的營養保健品。鱉的營養價值受到世人公認,是水產品之珍品,高檔酒宴之佳肴,它不但味道鮮美、高蛋白、低脂肪,而且是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滋補珍品,深受人們喜愛。
“要想養好鱉最重要的就是勤勞,每天要檢測鱉的食量,如果吃的多,每天要適量往上加點,如果吃的少,要及時減少數量,不然飼料會腐爛在水里,影響鱉的生長,大棚的溫度也要一直保持在30℃到32℃之間,每天都要定期檢測大棚溫度。”正是張小成的努力,他的養鱉事業越來越壯大。
“在養鱉之前,我試過養苗木,辦化工廠什么的,總覺得不上手,直到西吳村成立了中華鱉養殖專業合作社,讓我對養鱉有了嘗試。”張小成說道:“在我養鱉的過程中,合作社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提供技術輔導,提供品質好的飼料,還定期地請技術人員來講課,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因為合作社有很好的名聲,鱉的銷路也不用愁,省了很多后顧之憂。”
除了養鱉專業戶之外,張小成還有一個身份,羅店鎮西旺村黨支部書記,并且已是20多年的老書記了。
據了解,西旺村位于羅店鎮的北面,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雙龍風景區的南大門,西旺村三面環山,中間是雙龍水庫,全行政村由:西旺、下溪橋、方田后、新山頭、墳山、官基、下徐山七個自然村組成。西旺距市區大約13公里,與市區相比溫差相差5℃以上,山青水秀,氣候宜人,是最理想的避暑勝地。
在自身致富的同時,也沒忘記幫助村民們一起致富。張小成針對西旺村的自身條件適合種植苗木這一特點,積極鼓勵村民們種苗木。全村90%以上農戶以種植花卉苗木為主,其中桂花為主導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