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輪的暴雨雖然帶來了更大的洪水,但沒有“6·16”那次讓大家措手不及,大多數村民都及時轉移到安全地帶,而有許多村民還主動向管理處提供信息、情況,積極配合救災工作。在“6·19”中,除了管理處干部、村干部的堅守外,還有很多互幫互助的場面。見聞一兩輛鏟車來回接送行人
6月20日上午10時30分左右,記者驅車前往臨江管理處了解災情,因為從6月19日晚開始,330國道白龍橋臨江段被水淹沒,積水深處達1米以上,導致交通完全中斷(見圖一)。到20日上午10時,積水仍未減退,附近民房也因水淹受損嚴重,交警部門對該路段進行封道。記者只得改從臨江西路前往,在臨江西路斷頭路的倪家村口,已經有20多輛小車停在了那里。“過不去了,你在這等等吧。”一位好心的村民說道。此時,對面開來一輛鏟車,一名婦女和一輛電動自行車停在了鏟車車頭里(見圖二)。積水深處,可以沒掉半個鏟車車輪。
“今天多虧了巨龍集團的2輛鏟車,來來回回接送過往村民和企業員工。”附近一家籌建企業的員工坐上了鏟車車頭,到倪家村吃午飯。記者隨即一同上了車頭,在車鏟起落的時候,還是感覺到非常危險的。不過,在車頭里,每一個人都是相互攙扶著。下車后,記者見到了白龍橋鎮的幾名機關干部。“我們是聯系倪家村的救災工作小組,早上5點多就過來了,巡查情況,轉移群眾。”鎮人大主席傅標兵告訴記者,今天凌晨2點水位開始上漲,村兩委人員更是一個晚上都沒合過眼,今天早上5點多,大家還發現一對80多歲的老夫妻在泥房里不肯出來,后來通過聯系到老人在其他村上的2個女兒找來做工作,才把他們背出來。為此,村委辦公樓還專門騰出房間供受災群眾使用。
“積水已經把到廠里的幾條必經之路都淹了,今天全廠停工。”路上,遇到了巨龍管業董事長呂仁高,他表示,損失多少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人員安全。而且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合力抗災。據了解,臨江管理處是白龍橋鎮受災最嚴重的地方,“6·16”期間,管理處就成立了以受災最為嚴重的聯豐、雅蘇、馬徐、倪家4個村為主體的4個工作小組,由各組長帶領各組成員下村查看掌握災情,并指導各村開展救災搶險和疏導人員轉移工作。
見聞二兩艘小船成村民進出工具
離開倪家村,在鎮司法所所長何影的陪同下,記者步行到廣興路與330國道交叉路口處,這里是聯豐村湖家自然村所在地,因為地勢低,道路已經被大水淹沒,眼前一片汪洋,內澇非常嚴重。而同時,聯豐的郭塘自然村幾乎是整村被淹,記者看到,兩艘小船成為村民進出的工具。從村民口中得知,郭塘村花了3000多元買了一輛皮劃艇(見圖三),另外還租了一艘木船,由村上20多名青壯年負責義務劃船接送村民。一位名叫何云靖的劃船青年告訴記者,大家很早就開始劃了,要負責送孩子去上學、上幼兒園,要送村民外出辦事,來來回回就沒停過,誰累了就換其他人上。聽何云靖說,他家120畝魚塘的魚全部跑光,損失好幾十萬元。“遇到天災沒有辦法,不過大家積極抗洪救災的精神面貌感染了我,我認為此時最需要的就是樂觀和互幫互助。”何云靖笑笑說。
據了解,16日大雨過后,很多村民都利用短暫的天晴搞起了衛生防疫,可沒想到剛剛弄清爽的環境在19日的強降雨中,又是一塌糊涂。“這次比上次還嚴重,聯豐村受災面積1000多畝,3個自然村損失上千萬。”聯豐村黨支部書記汪維慶告訴記者,從昨天晚上開始,村干部和護村隊成員一起20多人就忙著轉移農戶,幫村民轉移財產,全力保障村民生命安全。在這次災害中,許多村干部家也受災了,但他們來不及管自家情況,一直忙碌著,記者看到,他們的臉上已充滿了疲憊。而中午時分,大家依然堅守崗位,關注水情,沒有休息。
在與管理處、村干部攀談的過程中,記者還看到不少人的腳因為長時間浸泡在充滿污穢的水中,有的起了水皰出血,有的皮膚過敏出現了紅斑。下午3點20分左右,水位開始有明顯回落;下午5時40分左右,大部分路面已可以正常通行,此時大家才終于松了口氣,回到管理處稍適休息。回來后,這些饑腸轆轆的基層干部們把中午燒好沒空吃已經冷卻的飯菜一掃而空。
據統計,臨江管理處農田受災7314.7畝;房屋進水629戶;危房倒塌46間涉及40戶,其中14戶住人,其余不住人或是雜物間及豬舍;緊急轉移55戶約75人;直接經濟損失約703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