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我擔任了白龍橋鎮周家村村主任助理一職,加入了“大學生村官”隊伍。這幾年來,我感覺到,做農村工作難,要做好農村工作更難。很多工作只需要一個簡單的結果,但是其中辛酸的歷程只有當事人清楚。同樣,農村工作很偉大,做好了農村工作,農民朋友感激的眼神會讓你一輩子都難忘。
周家村有5個自然村,全村1600多人,其中黨員49名,是古方管理處人口較多的一個村,由于村集體經濟薄弱,村上辦公設施比較簡陋,新一屆村兩委上任后下決心,要大干一場。懷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美好愿望,我也一起投入到這場聲勢浩大的戰役中。污水處理、自來水管安裝、舊村改造、外墻粉刷、修建公共健身場所和綠化公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周家村面貌煥然一新。
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我主動承擔起力所能及的事情,整理編排了文明村、文化示范村、綠化示范村、村莊整治等所有驗收項目的材料;收集到一定數量的圖書,建起了周家村小圖書館,并對所有圖書進行編排,報紙裝訂成冊,方便村民借閱;還充分發揮學生時代擅長出黑板報的特長,定期為村民出好黑板報,張貼各期墻報。村民想通公交車,雖然下八垅自然村建好了到虹戴公路的水泥路,但是虹戴公路上卻沒有停靠站,給村民出行帶來不便。我擬寫了申請報告,最終經過多方協調,公交公司在村口設立了公交站點,極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
只有付出,才會有收獲;也許我所付出的只是點滴小事,但是收獲的確讓我終身受用和感動。記得有一次,村上有位老黨員臥病在床,我和村干部一同前去探望慰問,當老人躺在床上能準確地叫出我的名字時,我真得非常感動。“大學生村官”作為一個最基層的職業,不僅僅是國家解決就業的一個途徑,更是我們這些新一代大學生回報社會的大好機會。我們要把學到的最新知識帶到農村去,盡己之力,去改變當地經濟發展狀況,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自己的力量。我一定會在“村官”的崗位上奉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