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南飛不畏高山險阻,飛越千山萬水,是因為領頭雁的正確引導。婺城大地上,有這么一群新時代農村文化事業的領雁人,正帶著農村人民走向文化事業更廣闊的天地……“早上聽雞叫,白天聽鳥叫,晚上聽狗叫”的生活方式早已改變,如今忙碌了一天的他們,閑暇之余有了多樣選擇:看書、讀報、上網、看電影,甚至參加培訓,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越來越多姿多彩。
——編者
鮑志仁:用心血澆灌農村文化
在婺城區有這樣一位普普通通的共產黨員,他在村黨支部書記這個最基層的崗位上,十多年如一日,帶領大家走上致富的道路;他把“讓老百姓滿意”作為衡量自己工作的標準,用點點滴滴的平凡工作贏得了群眾真心的愛戴。他,就是安地鎮項村原黨支部書記,婺城區農村文化“領雁獎”獲得者鮑志仁。
走進項村,你會被這里優美的景色所吸引,被這里優美的環境所陶醉,居住在這里的村民,每天都能呼吸清新的空氣,日子過得也很舒適,說起如今的好日子,村民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提到老支書鮑志仁。
見到鮑志仁時,他正在埋頭看書,在他的書桌上擺放著各種圖書。村里的人都說,鮑志仁是個嗜書如命的人,也許正是有了文化的積淀,文明之花在項村遍地開放。
項村原本是個不起眼的小村子,從鮑志仁上任以后,他帶領全村群眾以桂花產業為主導,旅游開發為輔助,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之路。為了把小康水平推向新臺階,鮑志仁全面分析村情和花卉苗木市場,依托桂花產業的優勢,把十里桂花長廊等旅游項目打造成為強村富民的新型產業。針對種植效益不高,缺乏深加工產品的實際情況,他自己摸索研究,成功制作出“閣香”桂花糕,深受游客喜愛。他還鼓勵村民做好桂花產業,挖掘開發桂花文化,重新調整桂花產業結構,切實提高農民增收。從而達到物質——文化兩者之間的良性發展。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鮑志仁還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加大文化投資力度,他始終堅信,文化里不僅能出經濟效益,還能讓村民們團結一致。隨著經濟的發展,富裕起來的項村人對生活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改善文化活動場所條件。鮑志仁積極組織村兩委召開會議,抓住新農村村莊整治的大好機遇,結合文化的發展,對項村做了詳細的綜合規劃。為了完善村莊文化場地建設,鋪好文化發展道路,鮑志仁還組織村民代表和黨員外出考察,學習一些新農村建設和農村文化發展的經驗。在項村村莊整治工程中,建設修建了600平方米的室外文體娛樂活動場地;10個宣傳窗;另外修建了300平方米的室內文體活動場所,村里還組建了文化宣傳隊,配套建立了教育培訓室、圖書閱覽室、多媒體投影室、乒乓球室、老年活動室、廣播室。為項村更好的發展文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鮑志仁還加大對項村的文化投入力度,加強文化隊伍建設,提高項村文化水平。有了寬敞的活動場地,項村參加的各種文化活動的人不斷增多,從2005年開始,先后創建了坐唱班、舞蹈隊、銅管隊、象棋隊、乒乓球隊等文體隊伍。為了更好地鍛煉文化隊伍,鮑志仁抓住市、區、鎮的文化展示機會,組織銅管隊、舞蹈隊實踐演出,效果十分顯著,F在項村的銅管隊已小有名氣,曾在市、區文化隊伍比賽中獲獎。2008年,鮑志仁抓住市級文化示范村創建的機遇,特別成立創建領導小組,自己親自當組長,親手抓創建的各項工作,直到順利通過檢查組的驗收。
為了項村文化能更好的發展,鮑志仁制定了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根據不同的活動項目,安排了對應的管理人員,定期開放:老年活動室有專人負責,全天開放;坐唱班、銅管樂隊、舞蹈隊都是隔天演出一次;黨員遠程教育每周組織4次播放,宣傳政策、文化;圖書閱覽室每周一、四開放,宣傳窗每月一次更新,圖書新進100冊,樂器新增6、7件。每次組織活動全體村民都積極參與,文化氛圍濃厚。
辛勤的努力獲得了豐厚的回報,鮑志仁以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和村民有目共睹的業績,贏得了全村黨員群眾的信賴,獲得了農村文化“領雁獎”的榮譽稱號。
如今的項村,百姓安居樂業,干群關系和諧。各項接至而來的榮譽并沒有讓村兩委班子停滯不前。為了村子的長遠發展,他們提出了更加大膽的思路,描繪了項村美好的藍圖。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