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人拾柴火焰高
功德簿上目前排在第一位的是一個杭州人,總共捐了6628次,共計38600元,11年總共捐了299800元。這個人的用戶名叫stockxyf,來自杭州市西湖區,接下來我們可以看到他什么時候給誰捐了錢,捐款時間、捐給誰、捐款的主題都清清楚楚。最近涌現出一位捐款的大數,這個人來自金華,叫楊康威,一個月里面捐了175740元。他的注冊時間是2011年8月23號,到現在也就一個半月多的時間。他捐款基本上都不是兩百或者五百,一千、一千八這樣的大額比較多。
另外一個紀錄是兩天捐了十五萬。他是2010年9月8號開始捐的,他第一次到到施樂會捐款的時候沒有小額的,一千、兩千、兩千、三千……全部都是上千的,兩天里面捐了十五萬,我運用網絡技術千方百計找到這個人,但是這人卻不愿意透露自己。他跟我只說了一句話:“我是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我只是想為這個社會做一點貢獻。”
還有一位捐款者,來自臺灣。今天打開他的頁面的時間也很好,他的捐款總額正好是77777元,這位網友對施樂會非常用心,不僅捐助給需要幫助的人錢,而且不斷給施樂會提出改善的意見。他的個性簽名是施樂會家人,他是一位企業老總,在江蘇、福建等地都有公司。他希望施樂會能夠做大,因此就貢獻自己的雙重力量,一是金錢、二是精神。還有一位雖然寫的是四川,但也是一個臺灣人。以上就是我們施樂會功德薄上捐款較多的用戶。
在我們施樂會的首頁有很多的類別,有人會問施樂會到底是做什么的。現在對施樂會了解的人也不是特別多,甚至還有一些誤解,那么這些誤解從何而來?以前有一位朋友在他還不了解施樂會的時候他問我,你們是不是道教。我說施樂會是一個行善積德的一個平臺。也有一個朋友問我,你們跟香港樂施會是不是一家。我說不是的,香港的樂施會跟我們也發生過故事,因為剛開始施樂會成立的時候不叫施樂會,叫樂施會。跟香港的是同一個名字,為什么要取這個名字呢?“樂善好施”,樂施會。結果香港的樂施會不同意,他們有人跑過來跟我們交涉,說這樣不行。我問為什么,他說他們叫樂施會,你們怎么可以這么叫。我說要不我這個網站給你做,他不同意,他說他們不做這個網站。最后香港那邊對黃大仙也比較敬仰,最后我們請施道長出面,反正我們大家都是做好事,我們就改個名字叫施樂會。“好善樂施”,一樣的。先“施”才有“樂”,這是我的理解。名字就這么確定下來了,一開始施樂會在身份上確實有很多的爭議。施樂會到底屬于一個什么樣的機構,是基金會么,不是;屬于企業么,也不是;屬于社會團體么,也不是。我們就這樣一直靠著信念以及所有工作人員不懈的努力堅持著。直到2008年的5月12號,汶川地震之后,施樂會上的捐款突然多了起來。當時網絡捐贈還沒有流行起來,在汶川地震的時候,財付通、支付寶在第一時間開通了網上捐贈的入口。財付通當時總共捐贈了兩千多萬,支付寶捐了五千多萬。汶川地震之后,施樂會得到了金華市慈善總會的關注,他們非常看好這個網絡平臺,覺得去發展網絡慈善是一個趨勢。因為現在的網絡普及。所以當時民政局也開了一個會,怎樣給施樂會開一個便捷的通道去讓他更好走。我們作為金華市慈善總會的一個分支注冊成功。施樂會現在的總稱其實是金華市慈善總會施樂會。有了身份證之后,我們也是全部公開,全部透明。在我們的網站上有我們的登記證書,有我們的聯系方式,大家隨時可以查。
07、08年的時候我們兩年的捐款是60萬,,09年的一年的捐款是60萬,這三年的總額是120萬,10年一年是270萬,直到今天,累計總額道道1045萬,也就是說11年的這十個月,已經是前四年的1.5倍左右。前四年加起來是四百多萬,今年一年就六百多萬了。我們預計今年會突破九百萬。明年預計整年在兩千萬以上。網絡這個效應像滾雪球一樣,不是遞增的,而是呈指數級上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