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地處金星與婺女兩星爭華之處”,金華古時被稱為婺州,在這里燒制的窯系被稱為婺州窯。窯是歷史名窯。唐代茶圣陸羽曾在《茶經》中寫到: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壽州次……可見,在唐朝時婺州窯已位居全國第三。作為中國傳統陶瓷文化中的一脈,婺州窯最早燒制于商周時期,發展于六朝,鼎盛于唐宋,至明清時有所衰竭,不過雖然如此,今日,婺州窯址的數量和生產年代的漫長,在中國瓷業中仍然是罕見的。根據文獻和墓葬發掘的資料,婺州窯位于今浙江中、西部的金華一帶,主要燒制青釉瓷、乳濁釉瓷、褐色瓷、黑釉瓷、彩繪瓷等瓷器;并以盤口壺、罐、碗、熏爐、筆筒、水盂、虎子、唾壺、花瓶等器皿為主,其中尤以堆塑作品最具藝術特色。長久以來婺州窯作為婺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扮演著不可獲缺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