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羅店鎮中心小學舉辦了首屆花卉文化藝術節(暨花卉基地授牌儀式)。藝術節上,學校以“言行如花般優雅,心靈如花般純潔,意志如花般堅定,成長如花般燦爛”寄語學生,同時展示自己的校園特色——花卉文化教育。用藝術形態 展示花卉文化
非洲菊、百合、石竹……一枝枝鮮花在孩子們手中起起落落,幾分鐘后,一捧名為“喜迎賓朋”的插花誕生了。這捧插花以綠葉相襯,搭配不同類型的花朵,形成錯落有致的造型,使花束展現出喜慶、熱烈之感,不愧——喜迎賓朋!
這就是由羅店鎮中心小學的學生,在10月28日該校上展示的節目之一——插花藝術現場表演。當天,10多位孩子的6件插花作品均得到了前來參加藝術節的各界人士好評,而“喜迎賓朋”正是其中一件作品。
除了插花,孩子們還在藝術節現場進行了以“花卉”為主題的繪畫、書法、舞蹈等各種表演。出色的作品,不僅展示了孩子們在藝術方面的才能,更表現出他們豐富的花卉知識。
推課題項目 弘揚花卉文化
的確,羅店鎮是中國的“花卉之鄉”,生長在這里的孩子,有更多機會接觸花卉苗木,進而得到相關知識。事實果真如此嗎?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孩子,得到的結果卻是:他們的花卉知識,更多是通過學校獲得。六年級的諸葛丹琦在藝術節上參加了插花表演,她說:“我前不久剛參加學校的藝術插花興趣小組,之前,我連花泥是什么都不知道。”
學校老師告訴記者,雖然羅店鎮中心小學有許多花農的孩子,但很少有父母會主動將花卉知識教給孩子。因此,盡管羅店“花卉之鄉”的美譽揚名中外,這里的孩子們也只能在日常生活中識別一些比較大眾的花卉品種。針對這一現象,學校于去年推出了一個市級課研項目:《“以花卉文化為特色”的校園文化的實踐研究》。
“我們開辦這一新課題,本意是弘揚花卉文化,使花鄉的孩子了解家鄉花卉栽培歷史,普及花卉知識,掌握栽培養護、造型設計等技術,了解市場信息,增強商品意識。同時,從小培養他們對花卉的美好感情,陶冶情操,激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校長吳考兒向記者講述了該校推出花卉文化教育課題的初衷。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羅店鎮中心小學校園內的花卉文化氛圍已經相當濃郁。該校每一個中隊都有專屬的花卉標志,并以該花卉為隊名;不久前,學校推出了藝術插花興趣小組,很受學生歡迎……此外,學校還通過拓展教學思路,將花卉知識帶進課堂,并決定開發以花卉文化為內容的校本課程。
借花鄉資源 學習花卉文化
當然,在營造花卉文化學習氛圍,拓展教學思路的同時,學校也積極創建和培育了多個花卉文化學習平臺。至今,該校已在校內設立花卉文化閱覽室,開辟了紅領巾茶花品種園,更得到金華市花鄉園藝開發有限公司、后溪河花卉專業村、西吳紫伊花卉園藝場的支持,為學校設立了不同類別的花卉文化教育基地。
“有了這些平臺,我們就有了教學實踐的場所。比如,科學實踐課上,孩子們可以通過實物認識花卉品種,學習種植技術、造型藝術等知識。同時,有了實踐基礎,學校又可以開展‘我最愛的花、詩詞、征文、攝影’等作品比賽,讓花卉文化在作文、繪畫等課程中得以延伸,達到相互促進的效果。”吳考兒說,能擁有這樣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優秀的實踐場所,她十分感激羅店鎮政府和花卉界人士給予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在國內外花卉界都頗具盛名的何根林老人,完全不計回報,不僅利用自己的資源,為設立教育基地‘牽線搭橋’,更積極幫助學校開辟了花卉文化閱覽室和紅領巾茶花品種園。”
事實上,學校感謝何根林給予的幫助,而何根林同樣欣喜于學校推出這一課題。藝術節當天,在他受聘成為學校花卉文化教育顧問后,向記者表達了他的心聲:“羅店的花卉苗木發展史,幾乎可以代表羅店的經濟發展史。現在,看到羅店的娃娃們都來學習花卉知識,傳承花卉文化,我非常高興。”他還表示,今后自己會繼續為發展學校花卉文化教育提供幫助,希望最終能看到學校也成了展示羅店花卉文化的一個“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