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振藩:“原先不會唱京劇的,現在學起來了”
金華有個京劇團,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1980年,金華京劇團不準再辦下去了,一晃眼就是三十年,現在,甚至連40多歲的人都不大知道了吧。我們京劇團原先的班底,是從溫州帶過來的一支團,當時叫群力京劇團,在全國各地流動演出,解放以后就有了。1955年,演到金華。政府下了一道命令,哪個劇團在哪里演出,就屬于哪個縣哪個市。于是,婺劇有了浙江婺劇團,京劇有了金華京劇團。當時,浙江省有8個京劇團,嘉興紅旗京劇團、浙江京劇團、溫州京劇團、湖州京劇團等等。紹興沒有,麗水沒有,舟山沒有。現在,只剩下一個浙江省京劇團,還有半個京昆京劇團,大蕭條了,專業的沒有。不過業余的京劇票房如火如荼,在東陽、義烏、永康,在浙江,在全國,聲勢日壯,原先不會唱京劇的,現在學起來了。
金華京劇團走的路子是南派,不是北京的北派。南方人講究聲情并茂,表演做功,很地道。北方以唱為主,所以北京人聽戲,講究好聽不好聽;南方人看戲,看它好看不好看。金華京劇團走的是上海京劇院的路子,戲排起來有頭有尾,有情節,我們到農村里去演出,場場滿座。武功好,嗓子好,唱起來二十排后面都能聽得真切。金華京劇團出名了,但沒有向國家伸手要一分錢,我們自負盈虧,甚至還略有節余。1976年,金華來了個地委書記,喜歡越劇,想搞一個越劇團,他們到永康、東陽招了三四十個人,三年培訓下來,到省里去批,沒批下來,于是,看中京劇團了,要借我們的牌子搞個越劇團。那會兒,京劇團到哪兒演出,哪兒加座都來不及,站不下去,觀眾很喜歡,不能改。又拖了一年,到了1980年,上面發話了,不論群眾要不要,喜歡不喜歡,都要撤了,農民都上訪,請求不要撤掉京劇團。但是,通通要撤。這是當時的大氣候,就留省里一個。1964年以前進入京劇團的,安排到事業單位、文化單位上班,1964年以后進入京劇團的,全部下放到工廠。我調到電影公司去了,改行之后,30多年沒唱過戲了,我也不想再唱戲,40來歲,在臺上唱戲正得令的時候,不讓唱了,打擊太大,刺激也大,現在年紀一大把了,我來唱戲?可從來不唱戲的人,他都來唱戲了。我們原來就是吃這碗飯的人,不來唱,那就是對不起京劇了。所以現在又參加京劇票房,票友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