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30多年的婦女主任干部,退休后仍然熱心村里的事業:帶頭組建文藝隊伍,熱心老年體協工作,還幫助村里解決難題。她說——
李淑新:我就是要干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一見到李淑新就覺得她是一個精力充沛的人,雖然年過花甲,卻精神矍鑠、步伐矯健,就像村民們說的一樣:“她做事總是充滿勁頭。”問她為什么如此熱衷村里的事業,她說:“我就是有使不完的勁,就是喜歡幫助別人,我就是要干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通過文化活動讓村子更加和諧起來”
從1967年東宅村有了文化宣傳隊開始,李淑新就一直致力于農民文化的發展,憑著對農民文化工作的一腔熱情,她帶領著東宅村把文化事業搞得紅紅火火。
“1967年的時候我就有發展農民文化的想法,但想法真正得到實踐是在2003年,因為以前經濟不好,大家都花了大部分的精力在口糧上,現在村民生活富裕了,大家都熱愛起文化活動來了。”李淑新說。2003年,金華市舉辦國際茶花節,竹馬鄉政府要求東宅村出一支表演隊伍,考慮到以后類似的活動會有很多,東宅村就成立了村里的第一支文體隊伍——腰鼓隊。
后來腰鼓隊越辦越好,村民要求進一步豐富業余文化生活的呼聲就強烈起來了,于是,李淑新又帶頭組建了秧歌隊、排舞隊、健身球隊、氣排球隊等村民業余文化隊伍。而由她自編自導自演的節目在鄉里以及在區里的演出中都獲得了好評,并在各類活動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李淑新就這樣以她出色的工作和滿腔的熱忱譜寫了東宅村文化發展的新篇章,可她卻并不滿足,她說:“我就是要通過文化活動讓村子更加和諧起來,更好地往新農村的方向發展。”
“村民事,婦女事,就是我的事。”
李淑新從1969年開始擔任東宅村婦女主任,村民們說,她最大的特點就是精神飽滿、作風干練,因為李淑新總是擲地有聲地說:“村民事,婦女事,就是我的事。”
幫扶就業,促進來料加工是李淑新工作的重要內容。東宅村共有836人,婦女就有444人,占了53.%。因此,婦女工作很重要。她走訪企業,和老板溝通,促成了金華市雙環冷軋帶鋼有限公司和竹馬鄉東宅村成為精神文明共建單位,讓部分婦女進廠就業。還有,在她的牽線搭橋下,全村從事來料加工的婦女越來越多,并獲得了竹馬鄉“來料加工”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為了營造東宅村的和諧氛圍,李淑新主動擔任農村最繁瑣的工作——村調解主任,并倡議成立“東宅村婦女維權工作室”、“老年人維權中心”,勇敢面對社會最敏感的“婆媳關系”、“鄰里關系”、“敬老養老”問題,摒棄“清官難斷家務事”之說,處理了一件件難事,調解了一樁樁糾紛。在近些年的新農村建設工作中,李淑新又幫助村里解決了改水、改電、數字電視整轉過程中的一件件難事。現在,村民們有點什么事情,都會習慣性地去找李淑新解決。
關心老年人事業,讓夕陽無限美好
東宅村60歲以上老年人有130多人,占全村比例10%以上,因此,村老年協會在村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要怎樣才能發揮老年協會的作用呢?李淑新走村串戶,與老年人談心交心,和中青年接觸溝通,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一是提升村老年活動室的功能,成立“星光老年之家”。“星光老年之家”的成立,大大提升了東宅村老年人的生活品味,使老年人有了一種“家”的感覺,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溫暖。而李淑新更是得心應手,做了一件一件實事:配置了老年休閑室、棋牌室、談心維權室、報刊雜志閱覽室等,更新了活動室的設備,購置了34寸液晶彩電,VCD、音箱、各類樂器等,使得老年人可以在自己的“家”里打牌、下棋、看電視、看雜志,還可以不時地在健身器材上活動一番,鍛煉鍛煉,既陶冶了情操,又增強了體質。
二是成立“老年大學”,開展文體活動。在老年大學里,老人們可以學法律、關心國家時事政治、探討農村發展的思路,營造了老年人“老有所學”的良好氛圍。而且,老年協會還積極組織老年人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鑼鼓唱戲班”經常在古老的老街中傳出悠揚的樂曲和鏗鏘聲,“健身球、氣排球”等還代表竹馬鄉老年協會多次參與市區的比賽,并榮獲多個獎項。
夕陽無限好,黃昏又何妨。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李淑新會長憑著她的執著和毅力,憑著她一顆火熱的心,繼續發揮其余熱,猶如絢麗多彩的夕陽,映紅了整個東宅村。